教育部提升国中小校舍耐震力 将建置111栋新校舍

新竹县文山国小新竹县政府教育部申请整建经费,结合生态保育理念,重建校内建筑。(教育部提供/李侑台北传真)

新竹县文山国小新竹县政府及教育部申请整建经费,结合生态保育理念,重建校内建筑。(教育部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为提升国中小校舍耐震能力,教育部自106年开始推动专案计划,协助地方政府办理校舍拆除重建或整地,最新计划将在111年之前,预估建置约111栋安全又美观的新校舍。

教育部自106年向行政院争取经费,推动专案计划拆除有立即、潜在危险或缺乏补强经济效益、亟待整建的校舍,并陆续重建158栋新校舍。109年起,为协助全国国中小在111年前全数符合内政部耐震规范,教育部再核定22县市拆除167栋老旧校舍,预估建置约111栋新校舍。

教育部表示,依内政部100年公布「建筑物耐震设计规范及解说」,建筑物耐震标准分为四类,各级学校校舍属第三类建筑物,其耐震能力初步评估Is值应大于100。因此教育部在108年以前先以Is值80以下校舍为优先办理对象,并自109年起针对Is值100以下校舍进行整建。

教育部以新竹县文山国小为例,指出该校因教学大楼耐震能力不足,向新竹县政府及教育部申请整建经费,重建一栋结合生态永续与创意的建筑物。

教育部提到,该校后山原本就有大面积的生态保育林地校方水土保持工程把冰冷的水沟改造成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砌石渠道,使整栋新校舍可以完全涵养基地内的水资源,并搜集雨水至滞洪池,防止强降雨冲刷山波地,也达到减轻山沟排洪负荷量功能

在校舍创意设计方面,教育部指出,文山国小以混龄班群设计理念,营造走廊广场教室阁楼的多层次曲折感,结合新埔镇在地三街六巷九宗祠的多巷弄防北风概念,搭配走廊内的小木屋顶楼的斜屋顶造型,相当新颖与实用。

教育部说,新校舍竣工后,结合后山文山步道,使学校成为森林小学,朝实验教育办学的理念更加靠近。学校结合工程、课程与教学持续精进,将原本人口流失的乡间小学,翻转成维护生态保育、爱护大自然、实践手作体验课程的新教育园地

国教署表示,学校、地方和中央责任共同打造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将持续扶助地方政府和学校提升校舍耐震品质,也感谢学校规划执行工程的辛苦付出,让所有孩子无忧无虑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