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時代雜誌專訪 拜登重回「戰略模糊」
「时代」杂志日前刊出对拜登总统的专访,内容涵盖内政与国际多项议题。他在台湾安全议题上的态度,和2021年就任后的几次公开谈话相比,明显保留;过去三年被认为将美国对台政策导向「战略清晰」(strategic clarity)的拜登,这次借由派不派兵到台湾的话题,重回美国与台湾断交45年来,一直维持的「战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基本立场。
「时代」刊出专访内容触及台海安全,拜登主动提及他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关系算坦诚,但习很关切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作为。拜登也明白告诉习,美国的作为,就是不要让中国改变现状。
「时代」因此也问拜登,过去几次提到会动用美国部队防卫台湾,是否意谓部队登上台湾(boots on the ground)?
迥异于过去几次针对台湾议题发言的直接和肯定,拜登这次明显保留说:「要看情况。」还提到他向习近平表明,会遵循过去历任总统的政策,「美国不寻求台湾独立,如果中国试图片面改变台海现状,美国也不会不防卫台湾。」
类似的问题,拜登最早在2021年10月在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举行的巴尔的摩市民大会,以及2022年访问日本时,都毫不思索给了会防卫台湾的肯定答案。
但拜登在「时代」专访此处的「不会不防卫台湾」,就显得保守,接着他说美国「会持续提供军资(capacity),也会和区域内的盟邦协商。」更少了先前由美国一夫当关的气魄。
「时代」接着问拜登,一旦台湾遭侵略,美国是否没有排除派兵到台湾的可能性?
「没有排除使用美国军事力量(US military force)的可能性。」拜登说,「但和派遣(deploy)陆军、空军与海军等方式,有明显的区别(distinction)。」
拜登对这个问题的回应非常技巧,毕竟呈现「动用军事力量」的形式很多元,单纯「出钱出力」,例如提供包括武器在内的军事物资,协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是一种;直接派兵参与越战或伊拉克战争,又是另一种。
因此,一旦两岸冲突恶化,甚至导致台海发生战争,美国到底会不会派兵参战?拜登在此并没有明确答案。如拜登所言,动用美国的「军事力量」支援是一回事,但「派不派兵」又是另一回事,两者之间有「明显区别」。
「时代」记者进一步再用「是否会从菲律宾或日本的基地攻击…」询问时,拜登显然有备而来,表明不想再多谈,因为「如果我告诉你了,你接着就有理由来批评我。」
拜登此时的反应,和一个月前「时代」访问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川普如出一辙。川普当时提到,他多次被问到这类问题时,总是拒绝回答,因为他不想自掀底牌,损失他的谈判筹码。「中国很清楚我的答案。」川普说,「但他们也要知道,像(打台湾)那种事,并不容易做到。」
不过,与其说拜登对台湾的态度与政策因此改变了什么,不如说他调整了什么。从他进一步阐述,「动用军事力量防卫台湾」与「派不派兵到台湾」,是「有明显区别的」,可以看到较清楚的图像。
质言之,拜登对台湾不再如过去几次谈话般「战略清晰」,反而重回美国长期以来,在处理两岸议题「战略模糊」的核心理念。
一言以蔽之,「战略模糊」就是「不说破」,例如在台湾关系法中,美国从未「承诺」保障台湾安全,但也表明「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及稳定,与美国利益攸关,任何破坏和平的手段,美国也「严重关切」。
因为战略模糊,美国政府自1979年来,总有办法依照自己的标准,在台湾和中国两方冲突时,寻求最大的互补空间,降低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不过,战略模糊也有盲点,就是「说不清楚」,让两岸任何一方错误解读美国要传达的讯息。例如台湾可能把美国的支持,当成可以遂行己意或党意的空白支票,最终引起两岸冲突,逼使美国不得不介入或卷入冲突。已故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就曾说过,战略模糊若让两岸误解了美国的立场,「可能导致灾难。」 事实上,过去30年已有多例可证。
因此,如何在「不说破」与「说不清楚」间,谨慎与巧妙拿捏,维护美国在两岸局势变化中的最大利益,是「战略模糊」对美国总统最大的挑战。
拜登过去三年对台湾「战略清晰」的发言,事后总得由国安会或国务院,重申美国政策没变。在这次「时代」访问事后的平静无波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仍然警惕中国竞争,也重申支持台湾安全,回到「战略模糊」正轨的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