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軌國際…碳交易擬採總量管制 與碳費雙軌並行

环境部研拟「总量管制」下的碳交易制度,未来与碳费双轨并行,并参考欧盟作法,透过市场力量驱动减碳。图为高雄大林蒲石化工业区。记者刘学圣/摄影

碳交易政策传有重大转变。据了解,环境部正研拟「总量管制」下的碳交易制度,未来与碳费双轨并进,并参考欧盟「总量与交易(Cap and Trade)」作法,给予排碳户免费配额,碳权价格由市场机制决定,透过市场力量驱动减碳。

类似欧盟作法 接轨国际市场利多

因应欧盟等国陆续对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我国碳定价制度采取碳费先行,向主要排碳大户收取碳费;国外多数国家则采取总量管制,对事业排碳订出总量天花板,且逐年降低,借由市场交易碳权,鼓励企业自主减碳,加速减碳者可从中获利。未来若采总量管制与碳费双轨制,由于与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作法类似,可望与国际碳交易市场接轨,对碳市场是一大利多。其次,现行自愿减量碳权机制,排碳大户无法参与碳权交易市场,以后这些排碳大户在总量管制下,都将是碳权的需求者、甚至是供给者。

对于碳交易制度,环境部过去一贯主张走「自愿减量」碳交易,主因是台湾碳排放源集中,且总排放量若以全球尺度来看并不多,若采总量管制,恐造成碳权惜售,市场没有活水,难以驱动交易。

但台湾揭橥二○五○净零目标后,产业界对碳权有高度期待,工商团体也纷纷呼吁环境部,我国制度应该要能接轨国际,新政府在五二○上任后重新检视作法,环境部长彭启明日前也透露,总量管制碳交易是长期方向。

总量、碳费双轨 驱动产业界减碳

据了解,经过高层沟通后,环境部、气候署已初步认同实施总量管制碳交易的方向,并正启动评估作业,未来台湾的碳定价制度,将是碳费、总量管制碳交易双轨并进,并希望透过市场机制驱动产业界减碳。

环境部次长施文真回应,现阶段重点政策仍在碳费制度,未来总量管制是否与碳费并行,确实是中长期规画。

现行「气候变迁因应法」已授权行政机关,可因应国际趋势实施温室气体总量管制及排放交易制度,换言之,台湾要做总量管制碳交易,并不涉及修法,只须跨部会协商后报请行政院核定公告实施。

台湾碳交所去年成立 交易不活络

台湾碳交所去年成立后,仅代购国外碳权,国内碳权额度尚无法上架,整体交易并不活络。知情官员表示,要让企业积极减碳、甚至迈向净零,总量管制才是正道。

官员说,外界一直关注碳费费率要收多少,但碳费并非万灵丹,碳定价制度还包含碳交易,总量管制碳交易的减碳效果,目前倾向可参考欧盟,从高碳泄漏风险产业先推动,可先处理有共识部分,个别产业再细致处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