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轉彎…碳交易擬採總量管制 與碳費雙軌並進

碳交易政策将有重大转变。图为高雄大林蒲石化工业区。记者刘学圣/摄影

碳交易政策将有重大转变。据悉,环境部正研拟「总量管制」碳交易,未来与碳费双轨并进,将参考欧盟「总量与交易」(Cap and Trade)作法,给予免费配额,碳权价格由市场机制决定,透过市场力量驱动减碳。

未来采取总量管制,对台湾碳交易有两个重大意义。首先,台湾碳交易将不再闭门造车,由于与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U ETS)作法类似,可望与国际碳交易市场接轨,对碳市场是一大利多。

其次,现行自愿减量碳权机制,排碳大户被排除在碳权游戏规则外,被征收碳费的大户不能再提自愿减量计划、取得碳权;然而未来排碳大户在总量管制下,都将是碳权需求者、供给者。

总量管制碳交易初步方向

对于台湾碳交易制度,环境部过去一贯态度是,台湾选择走「自愿减量」碳交易,主要原因是台湾排放源集中,且总排放量若以全球尺度来看,总量并不多,若采总量管制,恐造成碳权惜售,市场没有活水,难以驱动交易。

然而国际碳权市场瞬息万变,台湾揭橥2050净零排放目标后,产业界对碳权有高度期待,工商团体也纷纷呼吁环境部,我国制度应该要能接轨国际,新政府在520上任后重新检视作法,环境部长彭启明日前也曾透露,总量管制碳交易是长期方向。

据悉,经过高层沟通后,环境部、气候署已初步认同实施总量管制碳交易的方向,并正启动评估作业,未来台湾的碳定价制度,将是碳费、总量管制碳交易双轨并进,并希望透过市场机制驱动产业界减碳。

环境部次长施文真对此回应,现阶段重点政策仍在碳费制度,对于未来政策走向,总量管制是评估选项之一。未来总量管制是否与碳费并行、接轨,长期而言都是环境部必须研究与准备的课题,确实是中长期规划。

事实上,现行《气候变迁因应法》就已授权行政机关,可因应国际趋势实施温室气体总量管制及排放交易制度,换言之,台湾要做总量管制碳交易,并不涉及修法,只须跨部会协商后报请行政院核定公告实施。

台湾碳交所去年成立后,仅代购国外碳权,国内碳权额度尚无法上架,整体交易并不活络。知情官员表示,要让企业积极减碳、甚至迈向净零,总量管制才是正道。

官员强调,外界目光一直放在碳费费率要收多少,但碳费并非万灵丹,碳定价制度还包含碳交易,总量管制碳交易的减碳效果,可能比碳费更好,目前倾向可参考欧盟,从高碳泄漏风险产业先推动,可先处理有共识部分,针对个别产业再细致处理。

官员指出,政府应扮演的角色是建立机制规则,且未来也能与国际市场连结,实施总量管制后,在碳市场购买的碳权将是「扎实减碳得来的」,有助整体减碳目标。

国际上,目前有超过70个执行中的碳定价机制。采用碳费、碳税的国家包含新加坡、墨西哥、智利等,部分可使用碳权折抵碳税费;采用排放交易机制的国家则包含南韩、中国大陆福建、深圳等、日本琦玉等。

延伸阅读

钢厂减碳 跟着官方脚步走

碳费解套 明年先征影子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