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镜国外 预见我石化业 发展契机
位于德国莱茵河畔的化工大厂BASF导入循环经济规画,使其排放水的水质堪称比莱茵河水质更佳。图/美联社
在全球面临环境急速恶化的危机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世界经济论坛加速推动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呼吁以资源重复利用增加价值、产生经济活动并于2014年联合欧盟30个国家,共同推动循环经济导向计划(TCE,Towards Circular Economy Project)。经过世界经济论坛长年的推动,TCE已成为全球性的计划,研究范围包括:国际合作、财政和技术方案、推动策略、减少使用资源技术、回收材料技术,企图提出全面性的解决方案。
在国际上,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等国家纷纷发展循环经济,以缓和环境变迁和提升产业竞争力。而总统蔡英文在今年520总统就职演说中也指出,由于台湾缺乏能源与资源,「把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将列为台湾的新出路,期将带领国家走向循环经济的时代。行政院长林全随后提出的「五加二旗舰方案」,也明确将发展循环经济列为施政重点。
事实上,化工产业虽然是我国经济成长重要动力之一,去年占制造业产值31.1%,但是长久以来被外界认为有消耗原材料、制程耗能污染、废弃物难以处理的问题。而循环经济则以「节省资源能源」为目标,台湾的化学工业如何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改变社会形象,将是当局极大的挑战。本文将阐述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核心技术,并且将循环产业作为前提下,提出台湾高值化材料产业的发展策略建言。
垃圾Bye Bye!善用每一分资源
什么是「循环经济」?目前国际上以爱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在循环经济的定义最具权威性,其对于循环经济的定义为:将产品、零件、材料重新设计回复到最佳条件和最高价值的应用。而循环经济分为「生物」和「材料」两个循环:「生物循环」主要为将使用过生质产品,降级回到循环链再度利用,或者分解后以生质原料形式回到系统中再度应用。
然而,对台湾制造业而言,「材料循环」才是主要的制造业物质流向。过去制造业是线性生产:原料→零件→产品→服务提供→使用者,这种生产模式经常形成资源浪费。
相较之下,循环经济的制造业则是将使用过之材料和产品都回到生产链中。进一步来说,已经使用过的产品有6种回到循环链的步骤6R:
Recycle(循环再利用): 包括使用过的原料、零件、产品都透过各种机制回到循环链上再使用。
Repair(维修):产品有故障维修后回到使用者。
Recovery(回复):使用过的产品回到产品服务商,经过检修整理再度卖到使用者。
Reuse(再利用):将使用过的产品拆解,可用的零件回到产品制造商,经过组合再度卖到产品服务商。
Remanufacture(再制造):将使用过的产品之零件分解、纯化、提高性能成为可用材料,回到零件制造商生产合格零件,制造产品销售。
Reduce(减少):在材料循环链上无论原料生产、再制、废弃物处理,都需要提高制程效率,减少原料使用、减少能源资源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
国外实例:垃圾可以变黄金
循环经济的用意在于将减少使用资源,降低环境冲击,先进国家基于环境保护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理念,将循环经济导入工业区规画,其中以丹麦的卡伦堡工业区和德国BASF路德维希工业区,最值得国人学习。
位于丹麦卡伦堡的循环工业区,是以Asnas Power Station为中心,经过20年努力,电厂和附近的居民、工厂结合成一个循环工业区,电厂将余热提供附近药厂、鱼塭、居民使用,含硫污泥提供石膏板厂生产建材,飞灰作为水泥厂原料,废弃物作为铺路材料,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精神。
德国BASF是世界最大化工企业,其总部位于莱茵河畔的路德维希工业区,是全球最大的化学产品基地。路德维希整合式园区设计原料、热能、水、副产品、电力系统,将园区内160座工厂的原料、制程、副产物作最有效的利用。BASF路德维希厂区在优美的莱茵河畔,其排放水的水质比莱茵河水质更佳,不仅成为循环工业区的典范,更因为水、热能、副产品的整合效益成为BASF竞争力的基础。
反观台湾,石化业被认为消耗原材料、制程耗能污染、废弃物难以处理的产业,近年化工产业发展受到重重阻挠,也影响我国制造业成长,当局及企业应奠基在产业永续经营与发展的前提下,导入循环经济的概念促进产业绿色环保发展,将成为解决现行产业发展困境未来所须走的路。并且,须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再使用为核心,朝向低污染、低排放、零事故的目标,使产业循环使用资源、才能达到企业具有竞争力、居民拥有安居的环境、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国家达到永续发展的三赢目标。(本文作者为工研院产经中心IEK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