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国天眼」海量数据 陆投资7.31亿设FAST科研与数据处理中心

▲「中国天眼」面临海量数据存储挑战。(图/翻摄自新华网

记者魏有德综合报导

贵州「中国天眼」于疫情期间仍持续运作,达成年度1/3目标,不过,随着未来资讯量遽增,中国天眼面临天文数据处理挑战。对此,大陆国家发改委近日批覆,将投资1.7亿元人民币(约7.31亿元新台币)于贵安新区设立FAST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中心,解决长期运行下产生的海量数据及存储计算等问题

▲「中国天眼」天文基地。(图/记者曾俊豪摄)

《澎湃新闻》报导,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时任副台长郑晓年于2017年数博会时曾表示,「预计FAST未来10年的数据量将达到100PB。」事实上,「中国天眼」这部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在调试期间就受到海量数据的困扰,特别是用上19波束后,「中国天眼」把每秒峰值数据率从2G拉升到了38G,但受限于存储和计算能力,科学团队只能对数据进行压缩,却仍面临着数据堆积的危险。

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出的公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已就FAST数据储存采购了30PB的集群,以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储存挑战。因此,FAST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更加迫在眉睫。

▲FAST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中心建成后将可解决「中国天眼」数据存储问题。(图/记者曾俊豪摄)

据悉,FAST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中心总投资约1.7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28000平方公尺,将分为两大区块,包含拟在贵安新区大学城建设的科学研究中心,以及位于平塘天文小镇的数据处理中心。待计划完成后,中国天眼将完成观测科研、数据三大完整科学研究框架,为长期运行下,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提供支持条件

目前,贵安新区已聚集了苹果华为腾讯行业龙头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全部投用后,贵安新区的伺服器总数将达360万台,完成贵州大数据产业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中国天眼截至三月底已完成年度任务目标1/3,发现认证过脉冲星114颗。(图/翻摄新华网)

位于贵州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被外界称做「中国天眼」。「中国天眼」至3月23日止,今年已完成观测近1000小时,达全年观测时长目标任务的三分之一,发现并认证的脉冲星达到114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