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财评|还房贷“先息后本”还需“悠着点儿”

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

顺应政策调整,近期,包括平安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推出房贷“先息后本”还款业务,该类产品一经推出便快速引发市场热议。

“先息后本”,顾名思义,就是在房贷前几年,借款人按月或按季度偿还利息,到期之后再继续偿还本息的还款方式。总体来看,市场上“先息后本”的主流方案为,“先息”期数24至60期,贷款人仅需偿还利息,偿息期过后,则需在剩余贷款期限内按期偿清余下贷款。有银行表示,此举是为了降低房贷客户的还款压力,每月最低可以只还1元本金。

从实践来看,“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比较适合那些前期资金紧张但预计未来收入状况会持续改善的客群,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购房者的月供压力。但是,购房者需要注意的是,前期的阶段性偿息“减压”期过后,本金偿还的压力和风险不容忽视。

毕竟,“先息后本”会造成后期还款压力过大,这种还款方式的综合融资成本比较高,如果购房者对自身收入和偿还能力计算、评估不到位,容易产生违约风险。所以,想尝试此种还款方式的购房者,不宜盲从,还需“悠着点儿”。

当下,在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按揭贷款依然是银行相对优质的资产。而多家银行在面临“资产荒”的情况下,纷纷把按揭贷款作为信贷资产配置的优先方向,也导致了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各银行间除了贷款利率竞争,更多是服务的竞争,再加上当前银行降低利率争抢客户的空间有限,通过贷款产品设计和创新来拓客就成为一种选项。

多家银行推出房贷优惠政策以及特色还款方式,一方面可以刺激购房需求,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另一方面,优惠政策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贷款客户,从而增加银行的按揭贷款业务量。不过,对于银行而言,房贷利率不设下限后,银行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在低利率环境中,如何在日益“内卷”的贷款市场中突围,是各家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