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变了味的校园网络投票
石向阳 绘
“亲,麻烦帮忙投个票吧,点开链接,投X号……”近些年,通过网络投票进行评先选优在教育系统已屡见不鲜,家长们组团为娃疯狂“拉票”大赛也时常上演。近日,针对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规范校园内网络投票的建议”,教育部在答复中指出,将继续加强对教育系统网络投票行为的管理,维护各类评选活动的公正公平性。继续督促互联网企业平台不断升级平台相关管理规则,加强技术治网能力建设和规则管理,重点打击网络投票恶意对抗行为。严厉打击和查处违规经营网络刷票公司,坚决遏制借评选之名行营销之实的不法行为。
久未谋面的朋友突然给你发信息,很有可能不是想你了,而是需要找你帮忙给自己的孩子投票点赞。大多数成年人,即便未给自己的孩子在朋友圈、微信群中等拉过票,也或多或少受人之托给别人家的孩子投过票。近几年,校园内的网络投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此起彼伏,广大家长也从最初的雀跃参与,到如今变得苦不堪言。可即便如此,每一轮新的网络投票活动发起,家长们又会变身疯狂的拉票达人,因为得票结果可能会关系到自家孩子在学校的“地位”、老师眼中的“位置”。拉票不力孩子没面子不说,老师还可能会认为家长对学校活动不上心。总之,对于泛滥成灾的校园内网络投票,家长可以说是苦其久矣。
当然,对校园内网络投票“挞伐”一番,并非说它就一无是处,作为社会化评价的一种方式,便捷、公开、参与度广,部分学校将其作为开展各类评先选优活动的手段之一,客观上能拓展公众参与评比表彰活动的渠道,提高社会关注度与参与度,这对于学校自身宣传及一些校园活动的“出圈”大有裨益。
可问题就在于,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园评先选优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中要求要坚持“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没有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不仅“非必要不举办”原则没有坚持好,网络投票反而有成为各类校园活动标配的趋势,不管活动是否真有必要进行网络投票,总之先把投票通道建起来再说,一方面可以通过要求家长积极参与营造活动热闹非凡的“大好局面”,另一方面投票、点赞数据又可以在年终总结中大书特书,成为亮眼一笔。至于网络投票对于活动自身的效果、学生能否从中受益,似乎一开始就不在重点考量范畴。校园活动是本,网络投票是末,可从现在对网络投票的重视程度来看,大有本末倒置之虞,喧宾夺主的网络投票反让活动这个根本沦为了配角。
靠着家长“拉票”甚至“刷票”,如果说真能评出什么先进、优秀,恐怕很不容易,因为很多碍于情面投票的人都是“直奔主题”,选好亲朋好友提供的候选序号,直接点投票就完事,能认认真真看完投票对象资料的并不多。这样的校园内网络投票,与其说是评先选优,不如说是对家长人脉关系、经济实力的综合考验。
一些变了味的校园内网络投票,除了扰乱正常的校园活动开展外,更是给了不少违法违规分子敛财的可乘之机,他们或大做网络刷票的生意,或通过承接校园内网络投票进行公号吸粉、APP推广、广告植入等营销活动。校园内网络投票过多过滥的现象,已引发媒体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通过技术手段督促互联网企业平台不断升级平台相关管理规则,加强技术治网能力建设和规则管理,重点打击网络投票恶意对抗行为,很有必要。但“技防”终究只是治标之策,治本归根究底还是要把“非必要不举办”原则坚持好。试想,假如所有非必要的校园内网络投票都无法得以举行,那附着于其上的拉票、刷票、借评选之名行营销之实等乱象又何来生存土壤?
作者:夏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