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養石頭」排解孤獨? 專家:你需要的其實是「情感依託」
卫福部桃园疗养院副院长李俊宏表示,人是群体的动物,总希望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和其他人分享,其实需要的不完全是石头,而是情感上的依托。示意图/本报资料照片
养石头蔚为一种风潮,这股「石头风」由南韩开始,流行到中国大陆,许多人将石头贴上眼睛,好好打扮,还有专用的饲养盒、房间等,甚至可以带着石头一起外出用餐;外界认为,这是在工作、生活压力大时,一种舒压、疗愈的解方。医师表示,这是现代人寻求心理、情感寄托的方式,但须注意在寻求关注时,应多注意自身情绪的反应,当不再被关注时,当心负面情绪反噬。
卫福部桃园疗养院副院长李俊宏表示,人需要感情的寄托,很多人会养猫、养狗,但需要负起喂食、清扫等责任,但年轻人可能不想承担过重的责任或照顾成本,而把心理寄托转到其他面向,如可以养育虚拟宠物或虚拟人物的手游,甚至是不具生命的石头等。
其实,养石头最早开始是一种自嘲的概念,指现在的生活费用昂贵,可能连自己都养不起,只养的起石头,没想到放到网路上后,推波助澜,成为一种流行,许多人开始为石头装扮,成为一种拟人状态,以获得情感寄托。另一方面,养石头的这一群人,在网路上形成一个社群,这一群人可以互相交流、联系,看看谁的石头比较好看,造成效应愈来愈广。
李俊宏说,随着工商业社会发展,现代人十分忙碌,每个人生活圈相对小,平时就是上班、下班,下班后也没时间与朋友、同事外出实体相聚,反而多是利用网路交流,心理上多少会有些孤独感,或出现社交恐惧,无法与他人建立关系,而把这整种孤独感投射到其他事物,喜欢养石头的人,内心或许都有一点孤独感。
「内心有一点孤独感的族群,正在慢慢的增加。」李俊宏指出,此类需要心理寄托的感觉,如果长时间没有被满足,恐会影响身心建康须多加关注,「并不是说养石头的行为,对或不对」,而是背后的原因值得更深入了解,这样的行为是否为受到孤独的影响,因为「你需要的不完全是石头,而是情感上的依托」。
李俊宏指出,但如果小朋友想要养石头,其实家长不一定要反对,反而可以从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多与孩子交流,并鼓励孩子多与其他人互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待养石头的风潮过去,孩子会再寻找下一个寄托,但在这次养石头中所培养的人际能力,将成为孩子未来人生的资产。
李俊宏说,人是群体的动物,总希望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和其他人分享,或许透过养石头的社群交流来获得心理寄托,但在社群与他人互动时,应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心情变化,若自己养的石头不被关注时,情绪上可能受到影响,孤独感会慢慢变成焦虑、忧郁,甚至出现身心压力等负面行为,可能会有心悸、肠胃道不适、胃食道逆流等像,甚至出现手脚麻木等神经症状,就要更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