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相信摄影能改变世界
战地经验谈 ▲2004年普立兹奖得主卡洛琳.柯尔应邀来台,为「普立兹论坛」作专题演讲,谈照片背后的故事,并分享战地记者的经验,她亲切地与民众互动解说。(陈志源摄)
「如果我没有信念,如果不相信自己的工作可以改变世界,我就无法承担这份工作带来的种种压力。我热爱摄影,至今都没丧失这股热爱。 」
五十二岁的《洛杉矶时报》摄影记者卡洛琳.柯尔(Carolyn Cole),二○○四年以赖比瑞亚内战拍得的《蒙罗维亚围城》,获得普立兹奖,昨日她在「普立兹论坛」播放她前进世界各地的天灾人祸现场拍摄的照片,并与现场二百多位民众分享她的战地采访经验。
由美国新闻博物馆、纽约商业娱乐公司、华山一九一四文创园区、高雄市立美术馆、中国时报、时艺多媒体共同主办的「瞬间的永恒:普立兹新闻摄影奖七十年大展」,现于华山园区开展。本展由百老汇名制作人西玛.鲁宾(Cyma Rubin)策展,展出历届普立兹得奖摄影作品,卡洛琳.柯尔的作品也在其中。
柯尔在《洛杉矶时报》担任摄影记者十八年,经历美军进攻伊拉克、阿富汗战乱、科索沃种族屠杀、以巴危机等重大事件。她的镜头拍下惨绝人寰的天灾人祸现场,在烽火连天、枪林弹雨中记录战乱的残酷威胁,画面中人们的眼神惊恐无助、仓皇逃难、尸体横陈。一张张照片无不令观众屏息震慑,气氛沉重。
柯尔常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前线,有时现场仅有她一位新闻摄影记者,很多人问她,是不是喜欢追求刺激、会不会害怕,「我常常感到害怕,都是同行的摄影记者、翻译人员或司机帮我度过难关。」
柯尔认为,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具备「耐心、毅力、好奇心和对世界的关怀」,「有些技巧可以学,但有些特质是与生俱来,我天生好奇,愿意当大家的双眼。摄影让我的人生有意义与价值。透过摄影,我看到历史发生的瞬间,这个世界因为种族、宗教、贫富不均而分裂,而这更凸显出新闻工作的重要。」
现场民众提问,身为女性,从事战地新闻采访安全顾虑、如何在不妨碍救援或在枪林弹雨中捕捉到画面,以及是否曾有战后心理创伤,她说:「这与性别无关,冲劲和决心才是关键。」
也有民众提问,拍摄的照片是否做过安排?柯尔强调「这不符合道德」,「我接受的训练是摄影记者,不能安排现场,除非是受访者刻意摆姿势让我们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