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偶半世纪 苏明雄打响潮州尪仔

苏明雄(左)刻偶生涯逾50年,至今不仅刻出上万颗偶头,还刻出享誉盛名的「潮州尪仔」,近来受邀至屏东戏曲馆开展「头头是道─潮州尪仔风华」。(谢佳潾摄)

台湾知名刻偶师苏明雄刻偶生涯逾50年,至今不仅刻出上万颗偶头,还刻出享誉盛名的「潮州尪仔」,近来受邀至屏东戏曲馆开展「头头是道─潮州尪仔风华」,近80件不失传统又具时代创新感的偶头,再现布袋戏工艺之美。

苏明雄现年80岁,从事刻偶工作至今超过50年,他的作品特色五官彩绘细腻、粉面光亮鲜明、经久耐用不怕碰撞,1980年代起,他所制作戏偶被布袋戏界冠上「潮州尪仔」的美名,且名声遍及全台,吸引不少戏偶爱好者竞相收藏。

「从戏偶风格可看出地方流行。」苏明雄指出,戏偶大多是依照戏班的需求进行制作,但也会因应地区或各派别的不同,创作造型互异的戏偶作品,如云林、彰化、台中、台南高雄、屏东等地,所需求的尪仔角色都不相同,又如金光戏盛行的年代,就出现更多千奇百怪、天马行空的特殊偶。

他回忆道,曾经有人向他说,他刻的尪仔在金光戏中特别好看,而当他受邀到场观赏时,就在灯光一打的瞬间,太惊艳了,戏偶看上去真的特别光洁明亮、格外醒目,他笑说,没亲眼见到还真不知道会有这种效果

苏明雄凭着对雕刻的热爱与兴趣,一方面钻研精进制偶技艺,一方面顺应布袋戏发展风潮,刻出的戏偶造型都与时俱进,至今已制作出上万颗偶头,且目前仍持续投入戏偶工艺,是南台湾著名的刻偶师,近来也受屏县府邀请开展。

屏县府文化处表示,「头头是道─潮州尪仔风华」是以传统偶头工艺的技艺传承与知识传递的角度切入,不仅要带领观众一探潮州尪仔的工艺风华,也将深刻了解布袋戏制偶工艺的文化价值、时代意义及工艺传承的精神展期至10月17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