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笔挥洒色彩 王淑铃在台个展
诺大的画布上,堆叠了层层的油彩颜料,彷如使劲力气快笔宣泄、尽情刷撇,旅英艺术家王淑铃的油画创作,令人有股酣畅淋漓之感。离开台湾十八年,王淑铃于诚品画廊推出在台首次个展,以「王淑铃」为个展名称,展出十五件油画作品,以及利用泥土、米糠等原料制作的两件雕塑,向台湾观众介绍自己。
王淑铃一九六八年生于台中清水,一九九三年前往伦敦求学,一九九九年取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绘画硕士学位。王淑铃是第一位伦敦国家美术馆邀展的台湾艺术家,曾於伦敦、纽约、马德里、北京等地举办个展,作品被纽约古根汉美术馆、洛杉矶现代美术馆、盐湖城犹他州美术馆等知名美术馆典藏。
王淑铃自称乡下小孩,旅英近廿年,台语依旧「轮转」。出身传统农村家庭,深受台湾民间生活哲学影响,加上西方美术训练,王淑铃的绘画可见书法结合西方抽象艺术的表现。十年前,家人相继离世,让在遥远异乡的她备受冲击,进而将思乡之情转化为强烈的情感宣泄,毫无顾忌地将所有想用的色彩挥洒在画布上,梳理纠葛的情绪,「我的创作就是将我的个人世界分离后,解散或分割,然后再重新整合。」
王淑铃也首次与丈夫、英籍艺术家丹尼尔.普门(Daniel Pulman)合作大型雕塑《根源》。结婚十年,两人首次以「普门和王」联手创作。《根源》看似一座台湾农村的竹编屋,竹子组成主结构,外敷泥土、米糠,外观颓圮不堪,内部摆放熏黑的荔枝老树干,枝头垂挂蜂窝残骸。
作品灵感来自王淑铃老家,老房子在九二一地震中损毁。对王淑铃来说,《根源》不仅是雕塑艺术,也连结成长记忆。相对房屋予人的稳定感,枝条张扬的老荔枝树,「就像素描用的碳笔,在空间里展现绘画般的线条,朴实特质中又散发着强烈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