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代,如何打开“慢综艺”

节奏设计上可以做减法,返璞归真别有一番滋味;在品质内涵上必须做加法,传递时代气息与人文关怀

慢下来,是近年许多综艺节目的一致步调。一批文化教育、户外旅游、观察类的“慢综艺”,内容烟火气”,画风“暖人心”,观众得以增长知识,收获治愈感和生活的共鸣。然而,注水稀释、节奏拖沓、重流量而轻内涵等问题也随之产生

“慢综艺”如何找到适合的打开方式?近日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的节目《走在回家路上》,就以“纪实+户外真人秀”的手法,探索以综艺节目传递人文价值的新形式。节目每期围绕一名文艺工作者的回家之旅,在与亲人旧友故地的久别重逢中,思考家的意义和对生活的感悟。

对“慢综艺”而言,真实是最好的编剧。《走在回家的路上》每期约1小时,节奏舒缓,淡化人为的矛盾冲突,以几近白描的手法呈现主人公各异的人生故事。第二期嘉宾演员张国立老友郊外野炊时,想一个人到湖边风景,“放慢脚步,感受生活的美好”。长达数分钟的静态镜头里,无言,唯有风声鸟啼屏幕内外,片刻的静谧是相通的,治愈润物无声

难得的是,节目以文艺工作者自身的职业路径样本,呈现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节目中,中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队员们再次相聚,与正在南极中山站越冬全体队员实时视频。他们感慨,“爱国、求实、创新、拼搏”,这就是南极精神。这些讲述、互动,给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带来更多画面外的思考。

如今“慢综艺”正向垂直领域深耕,其中不乏口碑与收视双丰收者。已延续多季的节目《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将镜头对准认知障碍老年群体的节目《忘不了餐厅》……这些将节奏慢下来,带着观众一起体验生活、走近新知的节目,越来越受欢迎。

快时代看“慢综艺”,反映了当代人的诉求,要用精品去回应。优质综艺当做到“凡观者有所获”,在节奏和设计上可以做减法,返璞归真别有一番滋味;在品质和内涵上必须做加法,传递时代气息与人文关怀,不断延展文化节目的深度广度陈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