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迎向「慢复苏时代」 如何从「大通膨」胜出
(图/远见提供)
全球进入大通膨时代,资金派对已近尾声,2022年,全球将步向升息循环!台湾预估,GDP成长率仍能保四,但全球政经挑战不断,充满冰与火的考验。该如何洞悉风向、超前部署? 《远见》从经济、政治、外交、国际深入剖析台湾局势及全球脉动,助你稳稳搭上「勾型经济」的上升趋势。
跨入2022年,世界与台湾可能都不太平静。尤其迎来选举年的台湾,在诡谲的政经情势中,必须一关关通过冰与火的严酷试炼。
2021年底鹊起的新冠变异株Omicron来势汹汹,不到一个月就席卷89个国家,全球踉跄来到新冠疫情的第三年。
QE走下舞台后,有望迈向「勾型复苏」
虽然贫富国家的资源有别,各国还是都祭出各种招数应对,「与病毒共处」迅速成为新日常。但其实,疫情只能算是2022「冰与火之歌」的配乐而已。
主旋律1〉全球各地政治选举
2022年的第一个主旋律,将是地缘政治的考验。
就台湾而言,从2021年底的四大公投案结果,已可见蓝绿势力消长。
12月18日,朝野倾全力催票,「重启核四」「反莱猪进口」「公投绑大选」到「迁移三接(珍爱藻礁)」,四案全数不通过!这个结果,等于绿营「完胜」,蔡英文总统的「蔡苏体制」影响力,得以扩及2022年底的九合一大选。同时这场选举,也被视为2024总统大选的前哨战,随选情转热,蓝绿生态的转变值得观察。
然而,两岸关系却可能持续冰封。
因为中国在2022年秋天即将举办「中共二十大」(中共第二十届全国党代表大会)。政界观察,遭逢「天下围中」国际压力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虽然各方面力求「维稳」,但为了确保领导威信,很可能对台湾做出必要的宣示与政策。
至于美国,2022年亦有一个政治期中考—国会期中选举,将决定美国总统拜登是否能拉擡日益疲软的支持度,或是提前「跛脚」。
拜登的核心政策—1.75兆美元的「重建美好未来」法案,才在2021年12月下旬闯关失败,连最具标性的气候变迁法案都败北。这不只是拜登的政治挫败,也震撼投资市场,让投资环境出现变数。
不过,让拜登伤脑筋的,恐怕还在于如何与中国周旋。近几个月,美国已与英、日、澳、欧等国家组成抗中联队,一般预料,大国之间仍存有对话意愿,但美中关系势必持续紧绷,台湾恐成为博弈筹码,全球也仍垄罩在地缘政治风险之中。
主旋律2〉全球步入「大通膨时代」
2022年的第二个主旋律,就是通膨(inflation):全球正迈入万物齐涨的大通膨时代。
此次通膨风暴的核心在美国。
2021年11月,美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攀升至6.8%,创40年来新高。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也继续攀升,较去年同期增长9.6%,再创11年来有纪录的新高,意味着工业生产的成本大幅增加。
这波通膨主要是「供给面」造成的。疫后复苏需求强劲,缺工、缺料、缺晶片等供应链短缺问题,使得市场严重供不应求,引发原物料、工资上涨,拉擡终端商品价格,也催动了全球通膨现象。
究竟,什么是通膨?
通膨是指「一般物价水准在某一期间内,持续以相当的幅度上涨」,或是「等值货币的购买力持续性下滑」。因此,要符合「普遍」「持续」与「显著上涨」等特点,才称为有通膨的现象。
对央行而言,不含蔬果、能源价格等短期波动较大项目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ore CPI)更具意义。此外,CPI与PPI的增幅是否一致,也是观察重点。而通膨加剧,已全面冲击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
美国联准会(Fed)主席鲍尔曾一度误判通膨只是「暂时性」,但疫情导致缺工、塞港,供应链卡关的难题,又会让物价、薪资持续攀涨,进而导致通膨拉升,形成恶化循环。
意识到此问题,鲍尔宣布从2022年元月开始,每月的购债缩减规模由现行的150亿美元增加至300亿美元,按照速度,将会在3月完全停止。外界预期,升息时程也会提早,且升3码可能性最高。
也就是说,美国加速货币量化宽松政策(QE)退场,到2022年中,可能会正式进入升息循环。届时,各国央行、包含台湾都有跟进升息的压力。
美国一旦启动升息,美元也将开始走强。
2021一整年,先进国家央行为了应对通膨陆续表态,美国、加拿大、纽西兰、南韩、澳洲及新加坡,皆陆续宣布缩减购债规模及升息。然而,新兴市场央行则早因食品及能源价格攀升,面临被迫升息的窘境。
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土耳其,一口气在2021年首次升息,就升了8码,利率飙至19%。累计升息七次的巴西,利率从2%一路至9.25%,却仍深陷经济衰退、物价上升的「停滞性通膨」。
此外,另一大经济体中国,则是反着做,透过降准降息,释放长期资金,来拯救从「恒大」等龙头房企引爆的金融危机。
至于台湾,2021年11月CPI年增率达2.84%,创下近9年新高,民生物价、餐饮零售业均纷纷调涨价格。对此,央行总裁杨金龙明确表示,「央行货币政策会朝紧缩方向走。」
然而,通膨加剧,背后代表着市场景气佳、就业市场热络,所以若速度缓和,当货币供给增加,劳工所得相对应成长,有助于活络经济。
只是,一旦过于剧烈,现金价值急遽缩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又无力转嫁出去,就只能冻涨薪资。此外,通膨会伤害货币购买力,除了考验人们抗通膨的资产配置能力,也冲击固定收入及弱势族群,进一步恶化贫富不均现象。
通膨催动升息,全球GDP预计达4.9%
究竟,在通膨催动升息循环的架构下,2022年的全球经济会怎么走?
目前看来,即便挑战重重,但先进国家,包括台湾,均加快脚步回到勾型复苏(swoosh shaped)的路径上,即经济逐渐复苏,但力道显得平缓,也就是「慢复苏」。
「台湾有机会V型复苏!」国发会主委龚明鑫乐观认为,公投过后,在政策推动变数减少下,2022年经济成长可望超过4%,续亮代表「热络」的景气红灯,有助于台湾接下来加入国际区域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GDP预估成长5.9%,已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水准,预估2022年,全球经济成长率可达4.9%。
纵使全球经济可期,但成熟和新兴市场国家复苏步伐并不一致,甚至分歧,带来经济下行的隐忧。
联合国(UN)看法与IMF一致,指出全球经济成长率,在2021年达近50年来最强水准,平均有5~6%,但已开发和开发中国家的不平等日益扩大,将会互相牵制影响,导致2022年的经济成长趋于放缓。
台经院景气预测中心主任孙明德形容:「就像一位住在加护病房的插管病人,原来打了很多强心针,但现在都拿掉了。」换句话说,2022年即便看似乐观,渐渐回复常态,也就是「正常化」,但QE政策即将退场,对各国政府来说,才是考验真本事的时刻。
迎战2022七大关键风险 警慎应对冰火协奏曲
综合国内外总经专家意见,《远见》整理出以下七大关键风险,宛若冰火之歌的大重奏,若演出得宜,结局便是乐观的热情曲调;反之,景气可能急冻。
这七大关键风险分别是:一、各国边境及疫情控制政策是否得宜?二、通膨是否日益升高恶化?三、各国货币政策如何转向?四、塞港缺工下,全球业界如何重新调整供应链?五、中国如何推行共同富裕政策、解除房地产未爆弹?六、美中关系将趋于紧绷或缓解?七、全球「净零排碳」的路径?
那么,台湾又如何因应这七大关键风险?「美国靠消费,中国靠投资,台湾靠出口,」孙明德指出,在经历一季三级警戒的洗礼后,台湾渐渐从「勾型复苏」的底部往上,甚至振兴五倍券刺激下,展现强劲的消费力道。
的确,回顾台湾2021年的表现十分亮眼,经济成长创10年来最高,不仅为全球GDP(国内生产毛额)少数上修的国家,更优于多数成熟国家。
根据行政院主计总处最新预测,2021年全年台湾GDP年成长6.09%,2022年虽然基期垫高、成长趋缓,但至少也能保有4%以上水准。
台湾人均GDP可望超越日、韩
尤其,IMF更点名台湾与南韩的差距逐渐缩小,2024年,两国人均GDP将破4万美元,预估到了2025年,台湾会是4万2802美元,韩国则是4万2719美元,台湾更可能在2027年就超越日本。
台经院院长张建一乐观指出,台湾疫情控制得宜,吸引外资涌入,惟国人超额储蓄率多年超过10%,若企业加薪、促进民间消费等正面因素持续循环,甚至2022年就会超越南韩。
不过,元大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国源提醒,台湾仍要留意全球制造业的相关冲击。他观察,当前全球经济成长集中在制造业。全球库存和供给短缺问题尚未解决,加上部分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坚持「清零」策略,而非「与病毒共舞」,制造业难以正常运作。
如果终端需求猛烈拉擡,产能可能一下子仍跟不上,可能持续刺激物价与通膨。
梁国源提醒,台湾除了追加第三剂疫苗,强化社交疫情政策指引之外,还得全面思考防疫政策对整体经济的冲击,如果一味锁国,可以「清零」却不利复苏。
2022冰与火之歌即将上演,台湾要如何持续成长、GDP保四?如何把握全球资金盛宴接近尾声的关键时刻,再拚新局?看来,从民众、企业到政府,都必须提早洞悉风向、谨慎布局,才能稳稳搭上「勾型经济」的慢复苏上升趋势。
本文作者:廖君雅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月号427期》)
《远见杂志1月号4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