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牡丹亭》唯美献演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清音婉转、余韵悠长,8月21日,作为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展演剧目,北方昆曲剧院携经典传统剧目《牡丹亭》来到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用两场精彩演出,带观众梦回400年前的江南丽景,感受昆曲艺术的唯美精致。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经典剧目,讲述了杜丽娘因梦生情而病死还魂,与梦中人柳梦梅阴阳相恋,因至情至性的爱情感动花神,最终起死回生缔结姻缘的故事。《牡丹亭》从诞生之初便受到昆曲界广泛喜爱,其情节曲折动人、唱腔优美婉转、辞藻典雅华丽,是当今昆曲舞台上演出最多的剧目,绵延至今,水袖飞舞间,已成为昆曲的代名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当昆曲名家魏春荣扮演的杜丽娘唱出这段著名唱词时,现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魏春荣是北方昆曲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她以清秀的扮相、优雅古典的身姿和穿云裂帛的唱功,展现了杜丽娘如花美眷的闺秀形象。扮演柳梦梅的邵峥曾师从众多昆曲名家,演出造诣深厚。他们联袂出演的北昆版《牡丹亭》因唱腔之美、曲词之美、表演之美而成为剧院的代表作品。

北方昆曲剧院作为长江以北唯一的专业昆曲表演院团,在建院的67年间用心灌溉昆曲“幽兰”绽放,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当代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此次展演的《牡丹亭》是时长160分钟的“小全本”,在布景和表演上更加传统,也更加贴近昆曲的“原汁原味”。演出遵循古今相因、革故鼎新的创作思路,取南昆之悠长,扬北昆之豪放,具有鲜明的特色。该剧在保留原著中《惊梦》《寻梦》《玩真》《冥誓》等重点场次唱段的基础上,重新组织情节,将《冥判》变为《问花》并创作了一些新的曲词,将故事讲述得更加清雅、唯美、浪漫。

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也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戏剧源头之一,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具有独特的审美范式。它发源于元朝末年苏州地区的昆山一带,原名昆山腔。16世纪中叶,经魏良辅改革后,演变为昆曲,成为一种格律严谨、形式完备、声腔音乐婉转悦耳的演唱艺术。经诸多文学家如汤显祖、洪昇、孔尚任等撰写出《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传奇名著,再加上历代艺术家舞台表演的积累,使得昆曲艺术成为融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等于一体、富有诗情画意的舞台综合艺术,集中国古典艺术与美学之大成,成为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2001年5月18日,昆曲艺术以全票通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当日的演出现场,观众凝神静气,被昆剧吸引。“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看昆曲,真是太美了,感觉如梦似幻。”大学毕业生李维昊在91票务网上为自己和父母0元购买了演出票。

“这样的惠民演出货真价实,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好剧目与观众见面。”退休教师王晓燕说。(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