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牡丹亭》20年 许培鸿拍出牡丹现象

2008年6月《牡丹亭》于希腊雅典音乐厅演出。(联合文学提供/许培鸿摄)

两岸名家施叔青(左起)、古兆申、黄铭昌、张继青、汪世瑜、奚淞、李昂、金庆云合影于首演场。(联合文学提供)

青春版《牡丹亭.惊梦》为高潮戏之一。(联合文学提供/许培鸿摄)

青春版《牡丹亭.婚走》2005年于佛山大剧院演出。(联合文学提供/许培鸿摄)

《牡丹花开二十年》内有二百多张照片,记录着二十年来的台前幕后。(联合文学提供)

2023年「惊春谁似我」摄影展于百戏博物馆展出。(许培鸿提供)

2024年「俞玖林VS许培鸿:昆曲新视界」摄影展于正仪粮仓展出。(许培鸿提供)

持续记录青春版《牡丹亭》20载,摄影师许培鸿认为自己的角色从拍摄者,成为记录者及观察者,有时看着数十万张青春版《牡丹亭》的照片,仿佛昨日一梦!「我始终觉得一切像上个月才发生似的」。

拍出恋人感 获白先勇认可

许培鸿在《牡丹亭》之前拍表演、拍艺术家已累积不少拍人物肖像的经验,尤其难免遇上国际知名音乐家只给5分钟拍照时间,「训练和经验让我当时觉得,拍人物可以说蛮有信心,大概没有什么不能掌握的。」但和白先勇初步接触,得知要为青春版《牡丹亭》拍摄呈现给观众第一印象,要能吸引观众走入剧场的海报,却又开放性地没有给予任何要求与指令,许培鸿为此苦思良久。

「我觉得拍摄人像要有所不同,人物在画面上呈现的情感,表达的气息特别重要。」决定了海报照片要取苏州园林为背景,许培鸿与主要演员在2月寒气逼人的苏州拍外景,为了画面雅致,演员只穿着单薄的戏服拍照,还得赶在午后4点阳光尚露脸充满春色前拍妥,实际拍摄时间只有1个半小时,许培鸿为了感知演员的「冻」感,也穿着一样单薄的服装。最终的成果,许培鸿事后听闻白先勇认为「过关」的原因,在于他把当时还在紧锣密鼓排练的男女主角,拍出了恋人感,拍出了爱情而不煽情。

「拍剧照,必须把剧本先抽掉。」许培鸿说,平面的剧照无法靠剧情、话语和观众交流,一直以来他拍剧照都是让人物的情感如肢体、眼神传达情境而非抽取剧情呈现。也因此拍青春版《牡丹亭》20年不厌倦,「因为每次剧场都能在演员身上看到情感与热情,从初期尽力完成老师传授的,到中期后已融入角色。」从一开始许培鸿自我设定是记录《牡丹亭》和白先勇,20年下来他认为自己其实跟着该剧在创作,每一回都能发现新的主题。

举办摄影展 穿越古今

20年下来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巡演近500场,累积80万观众,许培鸿可说是从最初到如今从未缺席的观众,在现场灯灭,大幕升起的同时,沉浸于9个小时的爱情故事,许培鸿说自己总是在〈惊梦〉的花神出场时,一次次勾起年少时对爱情的触动。

除了台前,许培鸿也有机会走进后台,「晚场演出,在6点50分演员上场前,会一个人在后台不搭话地进入情绪,这时拍摄要离得远远的,侧幕旁的灯光又极暗」,但往往那便是演员「入戏」的一刻,许培鸿说:「拍摄者,就是一直在等一个画面」。

20年来许培鸿也办了不下10场以《牡丹亭》为主题的摄影展,尤其2011年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更是400多坪的一场摄影大展,去年和今年则分别在昆山的百戏博物馆和正仪粮仓策展,前者是现代空间,他以古老的卷轴让观众仿佛跟着〈拾画〉的柳梦梅见景生情;后者是历史建物,玻璃透着自然光,影像则是像油画般安置于画框中,仿佛穿越古今。

「如今拍的已不只是《牡丹亭》,而是牡丹现象。」许培鸿说,现今已然形成只要听说是《牡丹亭》就有人抢票的文化现象。他记录的也不只是昆曲的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有一次听到前面观众散戏时说『太好看了,等下去找汤显祖签名吧!』」可知许多从未接触戏曲的观众也走入剧场,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