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职业化系列 (四) 亚洲职篮借镜 落实主客场首务
1994年中华职篮CBA开打,仅仅5季就面临「垮台」命运,不过当时CBA全盛时期仍在亚洲各国具有一定声望。但多年过去,台湾仅有「半职业」的SBL撑场,反观除中国CBA、菲律宾PBA外,就连日本B-League、南韩KBL也经营得有声有色,对于SBL来说,或许落实主、客场属地主义,将是首要之务。
从中国CBA的20队、菲律宾PBA 10队、KBL 10队、再到B-League的第一级18队(联赛有升降级制度),SBL目前7队在队数上算是合乎水准,或许在联赛体制健全下,仍有队伍增幅可能性。
▲CBA主场制度根深蒂固。(图/CFP资料照)
但眼前SBL最大问题,仍是无法落实主客场制度,若想以职业化为前提,主客场制度势在必行。刚刚结束的SBL第14季,SBL推出所谓「主题日」活动收到不错成效,下季篮协在台北和平馆启用后,未来台北和平馆、新庄体育馆、板桥体育馆、桃园巨蛋、彰化体育馆、高雄巨蛋,都是可运用的例行赛场地,或许可尝试更多主客场赛制策略。
据了解,篮协下季打算将每队分配两周为各队主场,届时票房收入将全数归主场球队所有,但详细执行方式仍要等7队通过才能正式进行方案规划。
▲SBL或许最快就有机会推行主客场制。(图/资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