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罹糖尿病有「泡泡尿」不在意 10年后惨了

台北荣总新竹分院副院长黄政斌说明,有老翁罹患糖尿病但未控制饮食也不在意出现泡泡尿,罹病10年后出现尿毒症开始洗肾。(北荣新竹分院提供/邱立雅竹县传真)

70岁王先生10年前发现糖尿病,2、3年后血压也渐渐高起来,开始有微量蛋白尿,并未特别在意,饮食也未有节制,5年后发现肾功能指标肌酸酐开始上升了,泡泡尿变得明显,肾丝球过滤率只剩30,才惊觉肾功能下降已经不可逆了,10年后的现在已经发生尿毒症,进入洗肾状态。

台北荣总新竹分院副院长黄政斌指出,根据台湾肾脏医学会的统计,近几年糖尿病高居洗肾主因第1位,大约在4成到5成之间,而北荣新竹分院洗肾室统计,近几年因糖尿病进入洗肾的病患超过5成,一度逼近6成。

为何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变呢?黄政斌解释,主要是血糖控制不良,当肾脏长期过滤血糖浓度过高的血液时,使得肾脏细胞出现结构性的变化,例如肾丝球增大、纤维化、以及基底膜增厚等,另外也会导致肾脏血流的自动调节机制损坏,进而发生肾丝球硬化。

许多患者有疑问,糖尿病肾病变能否预防,黄政斌表示,依照不同的危险因子,可分成可预防的与不可预防的危险因子。不可预防的危险因子包括糖尿病患病时间、患病年龄、家族史。可预防的危险因子包括三高、抽烟、肥胖、高蛋白饮食。

若要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变,黄政斌表示,要做例行的尿液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才能早期发现肾脏是否已经受伤。当已经发生肾脏病,预防肾脏病恶化很重要的关键4件事包括严格控制血压、预防泌尿道感染、避免肾毒性药物、规则用药达到治疗目标。

近几年有许多药物可延缓糖尿病肾病变的恶化,让肾脏可用得更长久,黄政斌表示,因此应配合医师依照病患给予个别化的治疗,并达到治疗目标,才能达到延缓尿毒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