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修造90年镇压「三江交汇处」 体检完成出关

四川乐山大佛。(图/中新社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四川的「乐山大佛」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26日通过闭关体检、正式出关,不但胸腹部裂开的情形得到排除,病虫害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不过,最初是为了「镇压三江」而建的乐山大佛,修造过程并非如这次体检一般顺利,建造期间曾出现官员索贿、刁难的情形,甚至还经历过2次为时不短的停摆期。

回望历史洪流,乐山弥勒佛像修造工程唐朝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在僧人海通和尚」主持下盛大开工,最初的建造目的是「减弱河流交会处水势」。佛像开凿后,海通和尚便收到来自各地善男信女捐赠的「财帛物资」;但这笔价值不斐的捐款,却引起了当地官员的觊觎,向海通和尚强行索贿。

海通和尚遭到索贿后,断然拒绝,同时抛出「自目可剜,佛财难得」的名句;岂料前来索贿的官员嘲讽道,「你要真给我们眼珠,我们就不要你的佛财。」海通和尚立即拿出尖刀,将眼睛剜下,并用盘子盛装给该名官员,这才真正阻止了官员索贿的行为。

失去一只眼睛的海通和尚,仍然日以继夜地进行大佛修建工程,并丝毫不以为苦;遗憾的是,才刚刚看清大佛的面容,海通和尚便溘然长逝。

▼海通和尚的义行,顺利阻止贪婪的官员。(图/中新社)

海通和尚去世后,乐山大佛的修造过程一度停摆。直到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捐出20万俸禄供修建使用后,工程才又得以开工;然而,修造过程却也不是此后便一帆风顺,章仇兼琼在天宝五载(公元746年)调任户部尚书后,工程又再次延宕。

直到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时,担任西川节度使的韦皋捐出50万俸禄后,大佛修造的过程才又得以继续。

前后历时约90年的时间,乐山大佛的修造工程终于在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完成。为此,韦皋特地撰写了《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并刻在大佛龛窟右侧的江壁上

此后,乐山大佛便成为世界上最高的佛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不仅是四川著名的风景区,也是许多电影取景地方。(图/中新社)

据了解,这次为期200天的闭关体检不仅修复大佛胸腹受到风化的「破裂区」,还透过光纤监测、光纤监测、萤光碳点示踪法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大佛的加固、垫层工作。乐山大佛维护项目负责人孙博说明,文物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重要的就在于日常维护,「就像人一样,平时保养得好,得『大病』的概率就低。」

孙博表示,虽然乐山大佛勘验、维护的工作难度高,但经过前期周密计划与「对维护文化传统的坚持」,任务还是顺利完成,「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因为所有文物都是文化的载体,对它们进行保护就是对文化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