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当心鼻过敏感冒 养生首重润燥
进入秋季后,气候逐渐干燥,易引发上呼吸道疾病,中医师建议,立秋后民众应注重「润燥」。(本报资料照片)
医师提醒,燥咳忌吃姜母鸭、羊肉炉等补汤。(本报资料照片)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不过,台湾即便是进入了秋天,依旧偏热,甚至因秋老虎发威,气温也常常超过30度以上,这个节气容易引发上呼吸道疾病外,还会让过敏加重,包括感冒、咽喉炎及咳嗽等,尤其是慢性鼻炎与过敏性鼻炎,会出现鼻塞鼻水、鼻涕倒流的问题。中医师建议,立秋后应注重「润燥」,留意保湿和吃润肺生津的食物。
立秋代表秋天正式登场,「秋」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中医师陈潮宗表示,进入秋季后,气候渐渐干燥,许多人会开始出现「秋燥」,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峰期,加上季节改变之际气候较不稳定,容易产生一系列的上呼吸道问题,引发的疾病有咽喉炎、感冒、肠胃疾病、呼吸疾病、脑血管疾病及皮肤过敏等。
陈潮宗表示,入秋后,许多人的过敏开始加重,包含慢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会出现鼻涕喷嚏,鼻塞鼻水、鼻涕倒流的问题,还会合并眼睛痒、鼻子痒、皮肤痒,再加上空气干燥,夜间不小心揉鼻子就会导致流鼻血,若不及早予以治疗,未来会慢慢演变成鼻窦炎。
因此,陈潮宗指出,秋季养生的关键「润燥」,滋肾润肺,可多食用有助保养的食材,如梨子、白木耳、莲子、山药、豆浆及蜂蜜等,不宜吃太多会利尿的食物,如绿豆、咖啡、茶饮等。
此外,秋季特别容易「久咳不止」,中医师周宗翰表示,可根据不同症状饮食,如痰黄而稠且伴随发烧的属于热咳,饮食不宜吃到姜母鸭、麻油鸡等较为上火的食物。痰清、流鼻涕、鼻塞等,常伴随头痛及怕冷为寒咳,饮食上应避免吃到太过寒凉的蔬果,例如西瓜、水梨等。
如果是干咳无痰、但常觉得喉咙痒、时不时就想咳一下,常伴随嘴唇干、喉咙干,则属于「燥咳」,饮食上应避免吃到太过燥热的食物,如羊肉炉、当归鸭等,应多补充滋阴养肺的食物,例如木耳、山药、银耳、芝麻、豆腐及水梨等,可养阴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