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提案中研院士应选本国籍 多位院士忧「锁国」沦国际学术边缘人

记者黄翊婷综合报导

民进党立委范云伍丽华赖品妤23日临时提案,要求中研院针对院士选拔制度进行国籍查核,确保本国籍者才能当选,其他都只能成为「名誉院士」。不过,这项提案一公布,随即引起多位院士担忧,认为这么做只会让「锁国心态更严重,反而自行隔绝在国际学术界之外。

▲中研院院士该不该依国籍区分,掀起各界热烈讨论。(图/ETtoday资料照)

据了解,中研院院士属于荣誉头衔,虽然是我国最高的学术荣誉,但不担任任何职务或拿取实质报酬,而且必须参加每年一次的院士会议,大多数院士都是在担任研究员时当选,其中也不乏非本国籍者。

根据《联合报》报导,中研院院士黄一农认为,院士对院务其实没有权力,更别提有什么学术机密,如果立委担心本国籍院士太少,大可规定出一定的比例,而非硬性以国籍分类,这样反而会让我方在国际学术界「自我隔绝」;另一名院士陈培哲也表示,这么做会让台湾的「锁国心态」更严重,连美国科学院都有聘请国外院士,立委究竟想让中研院更封闭还是更开放,况且如果真的是为了安全着想,应该对「握有决策权」的院长进行国籍规范才是。

李远哲1994年接任中研院院长职务后,便放弃美国国籍。(图/记者林铭翰摄)

其实对于范云等3位立委的提案,PTT「八卦板」上也有网友PO文讨论,不明白为何要在这个时间点提出这个,现阶段台湾人才外流现象严重,限制太多可能连外国人都受不了。

至于陈培哲提到应该规范院长国籍一事,过去也曾引起争议。得过诺贝尔奖的前中研院长李远哲,1994年回台任职时就放弃美国国籍,当时他曾提到,拥有双重国籍的研究人员不在少数,毕竟这样很方便,但他接任院长一职就是代表中华民国,应该要「干干净净」才是;后来2006年10月翁启惠接任院长职务,因为《国籍法》在同年1月修正,他不需放弃美国国籍,让社会各界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时任总统陈水扁出面力挺,才让整起事件暂时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