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文/给我两分钟,就给你全世界?

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自处?(图/示意图达志影像

文/李伟文 记得多年前有个著名的电视女主播主持一个新闻性的节目,开始就是这响亮的宣言「你给我三十分钟,我给你世界。」这句话也成为当年的流行语。可是当时代来到讯息爆炸行动装置盛行的现在,想怕已经没有多少人有耐心乖乖听你讲30分钟的话。微博规定一则讯息不能超过140个字,即便影片也最好能在捷运站与站之间2分钟播完,否则就会被食指轻快地滑走。行色匆匆的现代人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了解事情为什么这样,前因后果是如何,对我们有哪些影响?没有人愿意听你讲长篇大论,只问你支持或反对?立场是什么?现代也是个视觉图像当道的时代,有人说有图有真相,更有人说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但是在这个多面向的时代,我们却忘了即便亲眼目睹却不见得是事情的真相。两千多年前孔子亲眼撞见颜回煮完饭偷吃,差一点就误会了这个他最喜赏的弟子,何况我们充满偏见欲望的凡夫俗子

▲简化的资讯,反而蒙蔽了真实世界复杂性。(图/示意图/达志影像)

当然,网路讯息的简洁直白,虽然少了很多隐喻反讽的书写乐趣,但是也避免了拐弯抹角吊书袋的迂腐文字。我们同意爱因斯坦说的,假如你不能用简单的话描述一件事,往往是我们没有真正把它搞懂,但是他也提醒我们,要尽量简单,但是不能简化。是的,要简单,但是不能简化。这是个复杂的世界,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没有简单或终极的解答,尤其社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选择的标准会随着看重的是现在或未来,以及当下拥有的资源条件而不同,甚至因为看重的价值,对未来的想像…等等不同因素考量,就会有不同的答案,很少有皆大欢喜,没有缺点政策。当网路上用非黑即白,甚至浅显明白到3岁小孩都懂的道理振振有词的评论时,我们不是当事者,不了解事情背后还有许多考量与顾虑,许多没被报导的事情,甚至是不是有些相关法律规定的限制,我们都不清楚,若只从片断的表象去评断,是危险的,也对当事者不公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与主观的意识形态,也都有远近亲疏。自己人与不是自己人的不同人际关系,要就事论事、不受感情左右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些年我常提醒自己与孩子,不要随意论断一个人,要区分报导中的事实意见,并尽量找立场相反的媒体比较。这些自觉要实践很不容易,却是台湾每一个公民必须严肃面对的新课题

作者李伟文,长期E关注环境教育牙医作家。以上言论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