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文/亮了植物园,赶走了夜的美

台北植物园提供许多野生夜行动物栖息的空间。(图/记者陈明仁摄)

文/李伟文

近年来只要听到政府说要拚经济就非常害怕,因为在「拚」的急切心态下,往往把自己长期的优势拚掉,换来昙花一现放烟花般的虚幻数字,往往是天方夜谭里,旧油灯换新油灯的故事一再重演。最近行政院农委会配合大南海文化园区的规划,让位于台北市南侧的植物园「亮」起来,将园内具有百年历史意义钦差行台改建成大卖场,可以把这片原本「阴暗」的空间点亮起来,认为这对整个大台北的发展比较均衡。这个计划的动机或许良善,至少城市的均衡发展这个公平正义大帽子,一般人也很难反对,但是脑筋动到植物园上,我就有意见了。

▲台北植物园树木蓊郁,是重要的「都市之肺」。(图/记者陈明仁摄)

植物园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它不只是一般的都市内供市民休闲的普通公园,而是具有保存物种的植物方舟价值的种源库意义,园区内有一千二百种的植物,共四千六百株,绝大部分都是非常珍贵的物种与老树,而且这一整片还算相当原始(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光害)的园区,提供了都市里许多野生夜行动物得以栖息的空间。植物跟人一样,夜晚也是要休息的,有许多研究证明,晚上长期接受灯光照射的树木健康会受影响,生长发育慢而且较容易得到病虫害,或许这也是种在家里的植株,或在路灯旁的树木,健康情形与寿命,远远不如长在野外大自然里的树木。政府希望把很多地方都点亮起来,营造社会好像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苦心我们了解,因为不只台北,这些年台湾各个城市争相以城市光廊,把花灯当路灯,所谓都会风貌改造思维中,却忘了长时间不正常的强烈灯光,对于我们身体以及生态环境都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植物园不时可以看到野生动物优游其间。(图/记者陈明仁摄)

长久以来,灯光一直被视为文明以及安全的象征,尤其这几年影像视听媒介几乎无所不在的全面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不管白天与黑夜活动起居全不受影响之下,人们也就失去自然的时间律动连带所及,我们也不太能感受到真实的世界。记得二十多年前,在南部垦丁的大尖山曾举办过亲子活动,当大家在山顶看完夕阳落日后,才刚要下山夜色就陇罩上来。只见大伙拿着手电筒一边在坡度很陡的石头间手脚并用地爬着,一边埋怨手电筒亮度不够,不知道在跳跃时该照那里,一时之间险状百出。忽然有人把手上的亮光关掉,只见皎洁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目光清晰可见,大家不禁安静下来,有种沐浴在月光下的神圣感。的确,生活在都市中的眼睛习于五光十色的刺激,已经看不到山川的灵秀,我们早已经忘掉在屋顶之外,其实我们头上还有星空

▲在台北植物园繁殖成功的台湾蓝鹊公鸟负责警戒及驱赶敌人。(图/农委会林业试验所)

是否能偶尔熄掉灯光,去掉声音,停掉机器,推辞邀宴,「少」,有的时候是「更多」。而且根据研究与统计,满意度最高的活动,往往是去除声色刺激花钱最少的活动,比如看夕阳、散步沈思,与好友尽兴聊天、溯溪,以及在公园里做运动,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其实都是免费的。记得在电影「梦」里头,导演黑泽明透过村子里的老人说:「晚上太亮就看不见天上的星星。」是的,我们早已失去了星星,如果我们没有惊觉到,我们将不只失去星星,也要失去蔚蓝的天空。

相关文章

李伟文/教改回首望:关碍非快乐学习,而是动机!

李伟文/水价贴补:台湾地层下陷的危机

李伟文/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是疯子,千万别去创业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李伟文,长期关注环境与教育的牙医作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