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文/从总统的饮食 看食物政治学

总统蔡英文自费聘女厨师月薪约六万元。

文/李伟文日前蔡总统在总统府聘任专任厨师的事情,引起一阵讨论,因为对比于之前马总统没有厨师,总是吃便当,有人认为蔡总统太奢侈了,但是遇马则反的人,反而批评马前总统太虚伪了。

其实持平而论,总统府里有个专任厨师,不算奢侈,至少比法国总统欧兰德每个月花三十多万台币聘个专用理发师在总统府待命等着随时帮他理头发,专任厨师每天调理健康安全的食物给总统及随侍安全人员,应该是名正言顺多了。

不过批评马前总统虚伪的人,也真的是太刻薄了,或许你不认同当到如此大官还这么节俭,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同意,马总统一路走来,始终如一,节俭是他的本性,而且不管怎么说,一个人珍惜资源并且身体力行,终究是个好的品德与典范的行为!

饮食在这个时代,不只是个人习惯,还是一个人品味与价值的呈现。不只是西方人说you are what you eat,「吃」这件事,对于大部份的华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从古代的汉书就这么写着:「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甚至道貌岸然的孔老夫子也这么说:「礼之初,始于饮食。」

其实不只华人喜欢吃,很会吃,「吃」是所有生命基本天性,饮食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原动力呢!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就曾这么说,食物是世界史里最重要的课题,发明烹饪,因此发展出共同进食的社群,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分水岭。

然后,随着饮食的复杂与仪式化,吃东西对人类已经不再只是为了活下去,而有了文化的意涵,然后畜牧的发展,从狩猎到生产,再来农业的发明,更是人类文明进展里程碑,直到近代饮食工业化,食物大量制造与长途运输,更与现今的环境、生态以及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

马英九总统最爱!「中兴便当」3 菜1果,8年吃不腻。

英国作家吴尔芙曾经这么说:「如果没有好好进餐,那也没办法好好思考,好好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吴尔芙所讲的一样,我觉得华人在生命中任何高低起伏的时刻,不管是婚丧喜庆,迎新送旧,都是用吃来表达,甚至赔罪、谈判,几乎什么事情都可以在饭桌上解决,真是神奇啊!

吃也攸关个人的健康与人类的未来。

《红色牧人绿色旅程作者霍华李曼所写的,他曾是美国大型畜牧场经营者,可是他在自己脊椎肿瘤差点瘫痪后,挺身而出揭露了畜牧业的黑暗真相,并且深自反省:「我们是否已尽力为后代子孙做了一切能做的事?世界上的树木是否比我们出生前还多?空气是否更新鲜?水源是否更洁净?人们是否过着更长久、更健康的生活饥荒是否更少?这个世界是否是一个更和平的地方?」

霍华李曼揭露工厂化的畜牧业为了追求获利、提高产量,喂食牛只的是含有高剂量农药生长激素以及多种动物尸体磨碎而成的饲料,畜牧业对人类以及我们赖以为生的环境与土地已造成难以弥补的严重影响和伤害。

因此他很严厉地提醒:「在一个被毒化星球上,人类是无法长久生存下去的,一个环境保护者吃肉,就好比一个自称为慈善家的人却对慈善事业一毛不拔一样令人存疑。」

我几年前也曾替《粮食战争》写过导读,也因为这本当年的公务员选书而到过二十来个中央机关与地方政府演讲有关粮食问题,也很感慨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每天吃下什么东西,这些东西从那里来,造成世界什么影响?

全世界所有人类的生活,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有了非常巨大的改变,首先是将生产砲弹炸药的军需工业直接改成肥料农药杀虫剂的工厂,开始了单一作物大量栽种――绿色生产革命。之后再加上科技的高度进展与全球化的推动,人类的生产与消费就逐渐脱离了与自己生活土地与环境的关系。

这些年我经常在各个公务员训练中心与中央机关讲授「永续发展与环境伦理」的课程,我一定会跟那些有权力分配资源决定政策的政府官员强调,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台湾要能永续发展,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我们生存基本所需的粮食与物资能够维持一定的在地生产,当全球化的大量生产与运输中断时,我们二千三百多万人口有没有办法在台湾活下去?

也常常有很多民众问:「为了环境,为了后代子孙,我可以做什么?」

答案很简单,而且每一个人真的可以做得到,就是从我们每天的饮食做起,当我们举起筷子的时候就可以当个保护环境超人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李伟文,长期关注环境与教育的牙医作家,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