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成弃急救!张上淳「其实救得回来」 医生批:对医护、家属是打击

专家咨询小组召集人张上淳。(图/指挥中心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台湾本土COVID-19累计681死、致死率4.9%,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专家咨询小组召集人张上淳表示,死者年龄普遍偏高,9成患者年纪60岁以上,其中约2成死亡个案签署DNR(不施行心肺复苏术),但有相当比例「其实救得回来」;但这句却引发医师指出,「相信这句话应该是无心的,但是一句无意的话,听在当初做这个困难决策家属耳里,却可能是一种伤害」。

Icu医生陈志金脸书指出,每个DNR决定,对家属来说,都是天人交战,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些人希望自己可以「赖活」、有些人希望自己能够「好死」。身为决策代理人的家属们,要能够好好的和医疗团队充分的讨论,一切以病人的意愿为依归,代为做出这个困难的决定,无论结果如何,将来也不后悔、也会共同承担、不互相指责,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陈志金说,家属对于不急救的决定,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内疚与自责,心中一定会反复的问自己,「我这样的决定是对的吗?」、「我这样的决定,对爸爸/妈妈,真的是最好的吗?」、「「爸爸/妈妈,是会感谢我替他做这个决定,还是会怨恨我?」

但陈志金指出,张上淳曾说过「此波疫情高死亡的原因,是因为有超过20%的家属放弃急救,其实救得回来…」这样的说法,对于当初决定DNR的家属和医疗团队来说,是一种打击!这会让他们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做错了?也会无形之中,加重他们的内疚与自责,而这个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

陈志金说,尊重每个家庭的决定、尊重子女们想要为他们的至亲所做的选择,不要把我们自己以为是「对」的决定,加诸在每一个人身上,因为,每一个家庭都有他们自己要承担的为难。

陈志金指出,为了替比较高的致死率,找出一些可以解释的原因,无可厚非。但是,加上一句「其实救得回来」,实在是没有必要。「相信这句话应该是无心的,但是,一句无意的话,听在当初做这个困难决策的家属耳里,却可能是一种伤害」。

陈志金感叹指出,「救得回来」之后,插着管子、气切、卧床无法进食、大小便无法自理、没有尊严、没有生活品质的延长死亡的时间,这并不一定是每个病人、每个家庭都会想要的「救回来」,这是一个困难的抉择,没有对错只要是经过充分的讨论所做出来的决策,没有违反病人的意愿与价值观,将来比较不会后悔,无论做什么决定,都是以后大家要共同担承的,「尊重医疗团队和家属所共同讨论出来的决定、同理家属的感受与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