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上淳1句「其实救得回来」医心碎!曝高死亡率主因:DNR不代表放弃

医师尽力抢救,而签署DNR是家属经过天人交战后才能做出的决定。(示意图/翻摄自田知学脸书

记者李佳蓉/综合报导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专家咨询小组召集人张上淳在5日记者会中指出,国内确诊死亡个案年龄偏高,90%超过60岁,其中约20%死亡个案签署DNR,但有相当比例「其实救得回来」,一番话引发医护反弹,认为不仅打击士气,也再次伤害家属的心。北市联医中兴院区主治医师姜冠宇认为,DNR仅是征询患者与家属意见过程,真正造成死亡率提高,原因医疗量能不足。

专家咨询小组召集人张上淳一句「其实救得回来」,在网路上引起讨论,有医师批评这段话对医护、家属都是打击,指挥官陈时中则缓颊,「DNR是家属与医事人员专业意见的选择,相信(张上淳)不是说这些人救得回来却故意不救。」

对于存在争议性的一句话,姜冠宇医师昨(6)日也在脸书写下「逻辑绝对不是这样,这无疑是打击第一线人员的士气与撕裂医病信任。」他说,DNR放弃急救同意,仅是征询患者与家属意见的过程,真正造成死亡率提高,是疫情指数上升时「医疗资源不足」。

▲专家咨询小组召集人张上淳一句话引发热议。(图/指挥中心)

在疫情发展初期,死亡率本来就会特别高,姜冠宇解释原因有2个,「案例曝光问题」与「医疗支持不足」,在社区爆发刚曝光时,很多母数藏在社区尚未被发现,因此看到的死亡案例都是其中特别严重的;再来,当疫情指数上升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撑得住疫情爆发时的冲击」,此时医疗量能不足,才是造成死亡率大幅提升的因素

姜冠宇以印度惨况为例,最严重时氧气到处供应不足,在墨西哥甚至还发生氧气钢瓶出现在黑市高价贩售。他也指出,去年武汉疫情实际死亡率曾高达近25%,就是上述因素所造成,然而随着时间调整,死亡率自然下降,「医疗支持不足还有更细节的点,就是当时医疗系统处置无法达到对病人的最即时、最优化。」

姜冠宇进一步解释,疫情在5月中旬爆发,6月初瑞德西韦才改由医院内部给予,在此之前都是写信予地方卫生局审核,药物需过一段时间来,当然最好的处置时间很容易错过。他无奈地说「绝对不是医师都笨到到病人插管了,才给予瑞德西韦」。

▲医师认为,DNR仅是征询患者与家属意见的过程,真正造成死亡率提高,原因出在医疗量能不足。(图/达志/示意图)

虽然现在有单株抗体处置,药都配到医院,却仍要联系指挥中心,姜冠宇不解,「这个会拖到处置时机的流程意义在哪里?这中间是不是还有太多的不信任?」随着疫情降温,对于新冠病人的系统治疗更优化,甚至跨科学习,清冠一号都含在对病人处置过程中,不再有2、3人一室,急诊也不再那么拥塞,照护精神也从降低病毒量,转为提升品质,剩下就是再优化分舱分流下的医病沟通。

姜冠宇直言,「医疗量能不足,才是新冠病人的死因,DNR不是,请把DNR回归单纯伦理问题。」DNR不代表放弃,或是救治后患者会遭殃而选择见死不救,「面对医疗需求,没有同仁会退缩!」每位患者的治疗,判断病情可逆不可逆都是在投石问路,每个照护经验累积下来都是为后人种树,病情可逆该做就做,是每一个临床医疗人员都会有的本能

台湾新冠死亡率逐渐下滑是趋势,姜冠宇强调,无须为数字不好看而感到不安,「我们是在作战,不是模范生比赛,不求胜,但求不败,勿让数字被错误诠释,勿让DNR沟通处置成为病患心中的恐惧。」恐因此否定疫情过程整体医护的努力。他说,指挥中心作为统领全国抗疫作战,应更加信任第一线作战的基层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