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继承者们》 2人赴美术学院修爱情学分
《梁祝的继承者们》里,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再女扮男装、不会殉情,而是进到美术学院,让十八相送变成18堂美术课,并透过美术修习爱情课题。(非常林奕华提供)
香港导演林奕华以梁山伯与祝英台讨论性别与爱情议题。(杨彩成摄)
林奕华表示,艺术和爱情的共通点在于,都是投到一炉火中,最后提炼出一个精神价值出来,而梁山伯和祝英台他们学的不是艺术课,是活生生的恋爱课。(杨彩成摄)
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果发生在现代,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香港导演林奕华编导作品《梁祝的继承者们》,让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再女扮男装、不会殉情,而是进到美术学院,让十八相送变成18堂美术课,并透过美术修习爱情课题,5月初在台北演出。
林奕华表示,选定「梁祝」题材有个很大的原因是年少时曾有的性别朦胧意象,那时他14岁,曾短暂来台就读寄宿学校一学期,校方把他安排与高三男生同宿,林奕华说:「可能因为我先天的阴柔特质,年纪又特别小,让许多高三学长还会为我争风吃醋,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只觉得是一段有点好玩的岁月。」
1974年林奕华返回香港,正好遇上邵氏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重新上映,「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是太前卫了,怎么会两个女演员,一个扮演男生,一个饰演女扮男装的女生,这样子到底梁山伯爱上的是男生还女生?祝英台也是,她是以女儿之身爱着梁山伯,还是以扮成男装的自己而爱着梁山伯?」林奕华大感震撼,42年之后,他决心把这个疑问搬上剧场。
「每个人的内在都同时有阴性和阳性特质;现代有很多梁山伯不能让祝英台知道他内心是女性,刻意地压抑自己阴性部份,因此当祝英台遇见梁山伯时,会发现梁山伯一直无法打开他自己;但是梁山伯却又无法抗拒祝英台的吸引力,非常矛盾。」
《梁祝的继承者们》一点也不悲情,而且很「艺术」,场景设定在美术学院,梁山伯和祝英台仍是同窗同学,林奕华用艺术譬喻爱情,像是透过西洋油画技法中的「明暗对比」,譬喻为「暗恋」中不能表态、只能在暗处观察喜欢的人的心情;用「自画像」譬喻为每个人探索自己;用需要细腻画工的「静物画」譬喻为「在爱情里不要害怕徒劳」,因为最终被画的「静物」或许会腐朽,但是画下来的画会是永存的。
而梁祝故事里经典的哭坟段落,林奕华则是把美术馆譬喻成「坟墓」,最后梁山伯到美术馆看着祝英台所绘制的《梁山伯》画像,凭吊遗失的爱情。林奕华表示,这也是他最为触动的段落,他说:「梁山伯让祝英台知道自己拒绝她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她不够好,而是因为祝英台勇于作自己的表现,令梁山伯倍感到自卑的心态。」
林奕华说:「艺术和爱情的共通点在于,都是投到一炉火中,最后提炼出一个精神价值出来,而梁山伯和祝英台他们学的不是艺术课,是活生生的恋爱课。」《梁祝的继承者们》将于5月5日至8日在台北国家戏剧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