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達琪/美式民主的複雜面向
廖达琪
美国大选川普胜选后,媒体铺天盖地的谈他,国际领袖及各界菁英对他的可能作为,尤其国际事务,也甚关注。但本文想切入较细致深层的民主运作机制面—美国选举操作的相关安排。选举的操作细节及贴近多元选民的程度,应能透露出民主扎根的深浅,观察美国的作为,尤其与台湾对照,或可有些反思及借镜。
台湾的选举投票机制相当一统,由中选会统筹规画作业流程,再交由各县市选委会执行,投票日、时间、投票所及投票箱的设计等完全一致,选民必须持身分证亲身前往户籍地在投票日规定时间内投票;投票结果的计算仍是在原投票所,均由人工核对领票及投票数,再唱票计票,然后上传中央电脑计算,投票过程没有任何电子仪器的运用。这一以人工为主的运作过程,大体取得多数选民的信任,目前似甚难更动(如通讯或电子投票的引入),但真的够贴近人民吗?
相对的,美国的选举操作安排,与台湾大相迳庭。简言之,就是复杂多元与简单一统的对比。以笔者这次参与国际选举制度基金会举办美国大选观选团的实地经验来看,且不论台面上在川普当选后泛溢着对美国民主不满及悲观的气息,至少台面下选举投票这方面草根民主的运作,仍让人惊艳其与「统一」或「标准化」距离之遥远,及其尽量贴近不同选民需求来规画安排的用心。
且不说美国选票长短不一,复合选人及地方公共议题,选人还可开放另填人选等复杂结构,选举流程安排亦有地方自行其是的况味。首先是注册制度,美国选民没有我们的户籍制度,投票前要注册,但多久前要注册呢?以我们观察的三个投票所而言,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是投票前一星期,维吉尼亚州则是当天即可,差异主要是因美国选举为各州权力,相关法规行政由州决定,与联邦政府无涉。
其次是投票方式,目前有三种:邮寄、提早投、当天投。何时开始邮寄?提早投的天数规画及当天投的时间长度又都不一致,甚至同一州内都可因地制宜。比如提早投是投票日前五到七天,可到几个定点投票站去投(通常设在政府相关公务处所),设置数量视人口密度调整;而当天投的时间有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也有从八点到晚上九点,各行政区可决定;接着是投票工具及投票亭,有的投票处所使用机器与纸本票并行,有的仍只用纸本(行政区可决定),而所印、投票的机器型号及款式亦依区而定;甚且投票亭摆置及遮帘并没一致规格,依投票场所的条件而设计。
在贴近选民的安排上,很难得的三个访视的投票所都不检视选民任何证件,选民报出姓名地址,在电脑上能出现,签名即可去领票!这一措施着实令所有观选人惊讶「美国可以如此信任选民」!其他还有投票路线指标,可以列出高达七种文字来因应选区不同族群需求,选票上也会视地区特性印不同文字,我们访视的选区选票就有英文及西班牙文两种。最贴心的是对身体残障人士的投票考量,他们不用下车,直接停在投票所外的路边停靠站,由专人前来送票让其投选,再送回投票所帮其投下。这在台湾选票不能出投票所的规定下,有如天方夜谭!
平心而论,美国选举复杂但贴近选民需求的安排设计,仍颇值得台湾玩味参考。虽然细致深化的民主,不见得能挡住外力入侵或战火的摧残,但既拥抱了民主价值,如何优化台湾民主,应仍是跨党派的共同课题吧!(作者为中山大学政治所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