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达琪/「全民调」是毒药还是解药?

笔者认为以民调决定提名,是否就真能找到最强的候选人呢?「对比」比「互比」更能彰显候选人实力吗?(合成图/ETtoday资料照)

廖达琪/国立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特聘教授

台湾的两大政党虽然竞选时激烈对立,但在提名总统候选人时,却难得有了共识,尤其是今年,以全民调决定,这是世界独创。更特别的是,两党均以找出最强的候选人,以达到胜选目标为名,民调方式采纳了党内互比以及跨党对比的两种方式,而且跨党对比的权重更甚于前者;同时,因为手机普及市话的使用式微,民调是否纳入手机也成为政党初选方式的攻防项目之一。

但以民调决定提名,是否就真能找到最强的候选人呢?「对比」比「互比」更能彰显候选人实力吗?懂民调的人可能要摇头叹息,尤其近日国民党的立委候选人初选结果纷纷揭晓,民进党扰攘多时的初选民调方式也在「英」军压阵下,赖清德接受蔡家军「5成手机,以及纳入柯文哲及韩国瑜对比」命令式的提案,民调方式定案及结果出炉,真能解决政党提名的困扰吗?

这里先以国民党的高雄市两个选区的立委提名为例。左楠虽有4位争取,但竞争较激烈者为黄昭顺张显耀,按照国民党的85%对比,15%互比公式计算下来,黄只领先张0.648%,国民党也因此宣布提名黄,但张显然不服,认为过程有弊端。从民调专业角度看,即使抽样是较常依循的1068人,仍有正负3%的误差范围白话一点说,其实黄、张实力不相上下,因差距实在太小,根本在误差范围内,以此决定胜负,并不科学,也不实际。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前金、苓雅、新兴、旗津区,3位候选人陈美雅蔡金晏黄绍庭,实力更接近,其结果依序是33.426%、33.352%及33.221%,差距均在0.1%以内,以统计的意义而言,3人无分轩轾,但就依此提名陈美雅,让实力相当的另两人如何服气

国民党立委初选以民调决胜负,已显现的结果可能是争议的开始、团结的挑战,实应立即提出补救措施,如择期重做差距在3%以内候选人的民调等。

目前国民党总统大选也是依此方式计算,并未考量差距在统计误差范围的补救办法,会不会引起更大的裂痕呢?目前综观坊间的各家民调,多显示韩国瑜与郭台铭的互比差距相当接近,如果纳入蔡英文两军对比或柯文哲的三脚督,韩及郭之间的差距也不大,如果套入85%对比,15%互比公式,韩和郭极可能也落入误差范围的3%以内,以些微领先者胜出,能让对方服气吗?

民进党的总统提名初选规则,不仅纳入手机50%,且只有对比,并将柯、韩纳入,政大陈陆辉教授已分析初选全民调可能是毒药,因两党初选时,40岁以下的柯粉,很可能策略性地在接到手机调查时,回应对柯P最有利的候选人,即多数民调显示较弱者,以让柯P大选顺利。两党的全民调因此能找到最强棒吗?

不知两党负责人有无这样的警觉,完全依赖「全民调」的迷思,或许在这次大选中需重新省思,并及早订下结果差距在误差范围内的补救措施,或许这是目前亡羊补牢的方法之一。

热门点阅》►蓝营警讯!最新民调显示了三大危机►按赞加入粉丝团,让你成为话题王!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中国时报》,请勿直接转载。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