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愫娴/废死不可吗? 从相互理解中找共识

▲废除死刑一直是世界各国激烈辩论议题,借由一些方式或许可以让两边找到共识。(图/视觉中国CFP)

至目前为止,全球近200国家中,140个已经废除死刑或不执行死刑(71%),剩下21国家仍执行死刑。虽然世界趋势是朝向废除死刑,但这七成国家废除死刑的理由各不相同。

有的国家废除死刑乃因不愿违反人性尊严或认为国家无权剥夺个人生命(特别是经历过及集权政府以死刑作为国家集体杀人或间灭政敌工具的国家),有的认为无吓阻犯罪效果,有的则认为可采其他替代刑罚,但更多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在主流民意仍支持死刑的情况下,由政治菁英决定废除死刑。

2014年,台湾废除死刑推动联盟(下称「废死联盟」),以抽样面对面访谈方法,调查了台湾20岁以上民众2039位有关死刑的态度,全部问卷共104题。根据该项调查结果,反对废死(或支持死刑)的民意达85%。从长期趋势而言,民意对死刑支持的比例逐年上升,如1993年的63%,2008年80%,2010年85%,2010年84%,2016年国发会的调查更高达87%。若我国政府以民意为死刑政策的唯一根据,这样高的民意基础,实难期待政府改变维持死刑的既定政策

但民意绝对不会改变吗?仔细检视废死联盟的调查资料,进行一些分析结果显示至少有四条途径可以将支持死刑的民意改变为支持废死,也可证明支持死刑的民意并非绝无翻转动摇之可能。

第一,提供民众更多与死刑相关的讯息与知识,容许其有时间思考,可以改变约5~6%原本坚定支持死刑的民众,转而支持废死。在该项调查中,分为两种问卷,A卷将支持死刑的问题放在第3题,B卷将该题放在第100题,后者先让受访者接受各种有关死刑知识、模拟情境的问题后,再询问受访者对死刑的态度。结果发现,A卷反对废死者88%,B卷82%。日本监狱人权中心在2013年的实验研究,将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经过阅读资讯、观赏电影、讨论(实验组),一组未提供任何特殊讯息的对照组。实验组对死刑改变的态度达到显著程度。获得充分资讯的受试者,原本27%反对死刑,提高到49%。由此可见,提供民众充分讯息,或可改变部份坚定支持死刑的民意。

第二,提供民众各种替代死刑的方案。废死联盟的资料经分析后发现,约47%民众会因有替代方案,改而支持废死。问卷中的三种替代方案,均有效果。当替代方案一「改处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满25年后,若犯人狱中表现良好,经评估再犯可能性极低可申请假释」提出时,支持废死(或反对死刑)的比例从15%上升到36%;当替代方案二「将死刑废除,改处终身监禁,不得假释」提出时,支持废死者上升至42%:替代方案三「改处终身监禁,不得假释,且犯人必须在狱中工作换取酬劳,以此赔偿受害人或其家属」提出时,则上升至63%。亦即,第三种替代方案出现时,废除死刑反而成了「主流民意」。

第三,找到一群心中具有多重与死刑相关冲突价值观的民众。分析发现,心中经常面对多元而矛盾的死刑价值者,最容易改变对死刑的态度。这些人又支持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要性,国家无权剥夺,也支持法律与秩序的重要性;又担心司法冤案,也担心司法纵放坏人;有高被害恐惧,又觉得社区很安全;既认为刑罚应该有矫治或修复效果,也认为要有吓阻与应报功能。经过简单的统计检定,资料显示心中愈认知到这些矛盾价值的民众,显著比倾向仅思考或侧重单一价值者,更具可改变性,易从支持死刑转而支持废死。

第四,研究显示比较能够打动民心,改而支持废死的替代方案用语,是「讨回失去的事物」、「赔偿」、「获得救赎」、「赔偿被害人」等字眼,若使用「原谅、矫治」等同情被告」的用语,较不会赢得民众的支持。

当前所谓主流民意,支持废死的人是少数,但不表示他们与支持死刑者有那么大的不同。仔细看看,废死人士中85%认为司法可能有冤狱,90%认为司法会纵放坏人,53%具有犯罪被害恐惧感。而支持死刑者中,79%认为司法可能有冤狱,92%认为司法也可能会纵放坏人,57%有犯罪被害恐惧感。由此观之,也许两阵营不但不是表面上的水火不容,甚至还共享了对人性相同的价值挣扎与焦虑。

不论政府采不采用四种途径改变民意,在此仅能很谦卑的建议,愈深入了解人类行为,愈可能制订更佳的社会或刑事政策,也才能耐受变化多端、飘忽不定的民意考验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周愫娴,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特聘教授。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