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修/公共电视该被废了吗?

全球掀起废除公共电视风潮,而台湾则每当政党轮替,公视便常发生政治介入的情况,也让人不禁思考是否该废?(图/记者李钟泉摄)

今(2018)年3月4日,瑞士举办了一项公投,讨论是否要废除彼邦征收公共电视的执照费。简单来说,就是瑞士公民每年须向公共电视缴交约480美金的执照费,做为瑞士广播公司的收入,瑞士广播公司则将大部分收入拨给公共电视。根据统计,瑞士公共广播集团一年的预算约为12亿瑞士法郎,大概近新台币380亿元。而公投最后的结果,约7成投票者反对此一提案,因此并未通过。

事实上,采取向人民征收执照费做为公共广电集团财务来源的并非只有瑞士,欧洲国家如荷兰、德国、英国以及日本等皆有类似制度。其中,德国于2013年些微调整制度后,要求民众家中若有电视机收音机,或其他如电脑平板等能接收影音的设备,便须每月缴交约18欧元的执照费。经计算,德国电视执照费一年约征收70亿欧元,相当于2,500亿台币。这些费用则分别提拨给德国全国性地方性公共电视、广播使用,也允许部分广告做为收入来源。

相比之下,台湾公共电视的预算约20亿元,其中超过一半为政府补助,规模未能与前述的瑞士、德国或日本相仿,当然更不能跟全球首屈一指的英国广播公司相较。在历年金钟奖多由公视成为最大赢家的情况下,台湾公视的小而美,俨然成为另一种制播型态

但回头看瑞士所发起的公投,表面上可能只是民众想省钱,然而背后更深的问题是:无线广播电视,乃至于公共电视,在传播媒介多元的今天,是否仍有存在的必要?瑞士人或许透过公投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不过,台湾似乎一直没有正式面对这个问题。毕竟,接触声音乃至于影音讯息,已经不像以前只能够透过收音机或电视;更有甚者,提供声音或影像者,也并非仅止于电视台广播电台。小规模的工作室加上线上影音平台,甚至透过社群网站帐号直播,都成为民众接受讯息的来源。那么,如此多元的环境,还需要政府来凑热闹吗?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前主席Mark Fowler,与其Legal Associate David Brenner曾在1982年时为文指出,公共电视的存在是要守护所谓的「殊价财」(Merit Goods),也就是一些如教育节目般有高度需求,但供给不够的资讯。事实上,有名的《芝麻街美语》就是美国公共电视(PBS)所制作

此外,各国的公共广电集团也多负有一些政策目的或是公共任务,例如发扬该国文化。像是韩国公共电视(KBS)或是日本放送协会(NHK),都透过制播深具该国特色的节目,将韩流或哈日潮打入别的地区;或是产业的革新,像是BBC于2011年至2014年便启动全面数位化,间接影响其他媒体业发展。又或是顾及部分族群难以透过媒体表达意见,而公共电视在较无收视压力的情况下,能制播提供给少数族群的节目。就此而言,德国公共电视在1988年起,便开始以多语言制播节目,并且于近10年鼓励多元录取不同族群之工作者,此亦为商业电视台较难表现的领域。

台湾公广集团成立已超过10年时间,除了小规模经营外,法规跟政治现实上都给予公广集团不少冲击。但即便如此,公视在台湾的历史定位仍不容抹煞,从还没有独立频道时,就给六、七年级生深刻印象的《我们这一班》,或是王建民第一年登板大联盟时公视的立即转播,乃至于各项专题报导、戏剧的制作,都是我们生活记忆的一部分。或许现在电视不是我们在家中休闲娱乐的第一选项,但那些一直追求的价值,则仍值得我们守护。

好文推荐

周宇修/外泄个资 被奴役之始

周宇修/凯撒管得住上帝吗?宗教团体的立法争议

周宇修/许我一部实现法治社会的《律师法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周宇修,执业律师,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人公益法律全球研究网成员。关注人权议题,参与台湾及国际公益NGO成员之人权策略拟定与推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