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微侵略」了吗? 日常生活中的歧视 其实很普遍

▲「microaggression」(微侵略或微冒犯)是以语言肢体对特定对象轻视排挤。(图/取自kimkiyun.com)

东森新闻记者邱朝瑞许瑜菁/编译

美国好莱坞的「洗白文化」(例如找白人演其他人种),一直遭受各界批评种族歧视,在美国一直是热烈争辩的议题;去年最热门英文字就是「microaggression」,意思是微侵略或微冒犯,不是直接的歧视,而是透过语言或肢体,排挤或贬低不同人种或女性及其他弱势族群

1944年的好莱坞电影龙种》(Dragon Seed)由大明星凯萨琳赫本扮演中国女子,但怎么看怎么诡异;时至今日,好莱坞的洗白文化──让白人演出其他人种的习惯仍然没有改变。

艾玛史东在电影《飞越情海》(Aloha)演出亚洲人和夏威夷的混血女孩;电影《波斯王子:时之刃》(Prince of Persia: The Sands of Time)找来瑞典男星杰克葛伦霍主演,和正版的波斯人长相差很大;另外电影《出埃及记:天地王者》(Exodus: Gods and Kings)则由乔尔艾哲顿和克里斯汀贝尔演出。

事实上,在美国社会如何让种族更平等的议题,一直不断在争辩和讨论,根据全球语言监测机构调查,去年最热门的字眼就叫「microaggression」,中文翻译微侵略或是微冒犯,意思是在语言或肢体方面对特定对象轻视排挤,这个词最早在1970年代由哈佛大学非裔教授皮尔斯所提出,接着华裔心理学家德络德苏以多本著作进行阐述。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德络德苏指出,「微侵略是种日常行为,贬低尊严或污辱有色人种、女性、同志边缘人物。」

日常生活中,很多状况说的人可能无心,但听到的人却感觉很不好,加州大学前年特别列出清单,建议不要说一些微侵略的用语,例如「我的意思是说,你真正来自哪里?」像这样子询问,似乎意味着对方不是真正的美国人;或是「嘿,老兄们。」有人很爱装熟打招呼,但其实听到的人可能头上三条线,因为「这里可不只有男人好吗!」

微侵略这个概念普遍受到美国自由派年轻人关注,川普儿子小川普最近就用「微侵略世代」,来形容前往造势场合抗议川普的年轻人,被歌手约翰传奇(John Legend)反驳,川普根本是种族歧视,在歧视和非歧视之间所谓的微侵略,牵涉到更细微的日常生活,现在不只是热门字眼,也更是热门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