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野菇」不要采 花莲民众煮食6人出事了
绿褶菇常被误认为美味无毒的鸡肉丝菇,时而传出民众误食中毒。(花莲卫生局提供/王志伟花莲传真)
绿褶菇常被误认为美味无毒的鸡肉丝菇,时而传出民众误食中毒。(花莲卫生局提供/王志伟花莲传真)
绿褶菇常被误认为美味无毒的鸡肉丝菇,花莲有民众误食中毒。(花莲卫生局提供/王志伟花莲传真)
路边与山上的菇类不要乱采,花莲县卫生局17日接获医院通报,有6人疑似烹煮食用高寮大桥旁野生的菇类后,陆续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症状。卫生局派员查访,确认吃下的是「绿褶菇」,所幸6人尽速就医,已脱离险境。
花莲县卫生局长朱家祥表示,梅雨季节来临,高温潮湿天气,提供菇菌极佳生长环境,林间、田埂边和草原上会长出不知名野菇。台湾每年都会发生民众自行采食野菇而造成中毒案例。
他说,「绿褶菇」属有毒不可食用的菇类,其外表颜色浅并不鲜艳,与可食用的白色雨伞菇及鸡肉丝菇相似,常被混淆。误食后约1至3小时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血便及脱水等肠胃炎型中毒症状。
由于绿褶菇常被误认为美味无毒的鸡肉丝菇,时而传出民众误食中毒,是菇类中毒排行榜之首,还被封为「台湾最惹事的毒菇」。
卫生局说明,绿褶菇菌盖初为半球形,后平展,成熟时,褐色表皮裂开,除中央较密集,余皆成斑点状分散,露出白色海绵质菌肉。菌褶初白色,之后逐渐转为黄绿色。
卫生局表示,通常1种毒菇可能含有多种毒素,因此中毒反应常混合发生,严重时可能危及食用者的生命安全。也呼吁山间林地野菇,应秉持「不采不食」的观念,如果误食野外毒菇产生身体不适,民众应尽可能收集可疑的毒菇检体,提供医师或专家作为专业判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