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专栏】小红莓主唱桃乐丝离世 一代「纯真情怀」的谢幕

图文/镜周刊

纯真是什么?不是少女唱的嫩声粉气,而是知道梦都冷了还在坚持的唱着,处境再怎么衰,也要如少女般相信着,是这样坚强,这是永恒的桃乐丝,她走了,也是一代纯真情怀的落幕。

西洋乐迷这几年无疑是会犯乡愁的,2016年走了好几位70、80年代带领时代音乐人,2018年的1月一位90年代记忆中的代表人物桃乐丝也突然倒下,死亡年龄才46岁,岁月掏洗速度加快,如今日的世事变化。尤其在西洋音乐势力逐渐式微的台湾,非常不客观的记忆这几年正告诉我们,那些领舵的欧美巨匠走一个少一个似的,正如现今西洋乐在台湾是如此的「安静」。

但是是「桃乐丝」啊,或许你问六、七年级的人,他们会这样告诉你,那近乎是一种共识了,她的歌声曾出现在各畅销电影配乐里,如畅销电影《电子情书》,我们跟着梅格莱恩的脚步(人们大概也不记得她了吧)听着电脑那声「You've Got Mail」响亮的提醒,快乐地迎来一首〈Dreams〉,走向纽约新的一天,还有《不可能的任务》《命运好好玩》等等,她的音乐跟当时年轻人生活无缝接轨,加上王菲在《重庆森林》的翻唱,说桃乐丝是集体的记忆一点也不为过,那无关你喜不喜欢她,就是一个清楚的历史印记

至于她的歌声是如何的好?「小红莓」(The Cranberries)主唱桃乐丝(Dolores O’Riordan)的歌声是好到,你曾听过就不会忘记。

许多乐迷是因为王菲受了她唱腔的启发,翻唱了「小红莓」的〈Dreams〉而认识她,但两人的歌声特质其实不同的,这世界上有很多会唱歌的人,唱法也有很多技巧派别。但一个真的好的歌手,听得出其歌声特色,简直像「签名」一样独一无二,不同于王菲当时夹杂着几分聊赖,既空灵又傲气的嗓音,桃乐丝的高低音快速转换的歌声,在轻快盘旋的雀鸟歌声中,却听得出她生活中的粗砺,与跟某些阻力拉锯的坚韧,两人的歌声同样都能如鸟般轻盈,但桃乐丝的轻盈背后有她的挣扎,也就是她的歌声质地是非常质朴的。

她与Sinead O'connor这两位爱尔兰女歌手唱功都拥有着独特的爱尔兰花腔,在90年代简直是技惊四座,加上爱尔兰天团U2乐团的存在当时仍如被神格化一般,连在台湾风靡一时的畅销书都是描写爱尔兰困苦生活的《安琪拉灰烬》,那里来的歌与文章都强劲异常。如同北欧音乐曾在台湾热过一阵般,当时爱尔兰歌手带来他们挨过风雨的强悍。

尤其是较为亲民的「小红莓乐团」,他们的音乐苦乐参半,初期的他们,以既脆弱又坚强的〈Dreams〉、让失恋心碎的人都唱到哭花的〈Linger〉〈Ode To My Family〉则唱着大人都自顾不暇的自身童年,歌中的人物都非常素民、非常衰,但非常坦率,在轻快的旋律中,让桃乐丝以她的创作发挥了最大的「苦中作乐」的本领,也让当时的年轻人,在这么微小又诚实的歌手面前哭哭笑笑的,然后一起再「坚强」一点,桃乐丝跟她的创作就是这样的,没有「明星」企图,只有单纯陪伴

当时的明星都是在云端上的,但「小红莓」始终都不是,他们的旋律是顺口而振奋人心的,是基本功扎实的团。而桃乐丝的多首创作,如当年因为1993年创作的〈Zombie〉,桃乐丝是为了北爱尔兰共和军的爆炸死伤的孩童们而创作,到现在或许其他歌可能会过时,但〈Zombie〉始终历久弥新,因她唱出了在政权中的大人的无情冷暴力,无视于百姓的痛苦。94年她演绎此曲时,完全突破了她的花腔唱法,转化为那嘶吼又幽微的歌声,如同一只鸟要飞上高峰般的恨不成钢,当时正是她唱功中的那份「明知不可为」的呐喊,感动了全世界的亿万听众,获得了95年MTV的「年度歌曲」,也让世人正视了北爱尔兰的问题,而今年,她原本要再进录音室重唱这首的改编版本,只是15日死在饭店里。

桃乐丝的独特的存在,在于她高明的唱腔中有一种通透的「少女感」,但不是作梦的,也非是粉色系的,而是属于沧桑少女的不放弃,类似少女祈祷的稚嫩特质。无论失恋、还是诉说不被重视的童年,都在虔诚祈祷着的嗓音,后来也影响了范晓萱,都是梦冷了还唱的坚强,是90年代的青春,没有人可取代桃乐丝。她是「90年代的少女」,不天真,只坚持,不当明星,只想唱出来。光是这份情怀,谁日后能在价值观丕变的自曝时代仍能保有?抑或还有自由与天赋能不被浮夸化?桃乐丝这一唱是永恒了,属于往日时代的「纯真」就此谢幕

更多镜周刊报导马欣专栏】《与神同行》 韩国笔直走向亚洲好莱坞之路【马欣专栏】成长不容易 从《发条橘子》看冷冽电影之必要。【马欣专栏】从《破案神探》看大卫芬奇为何总能把人逼到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