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专栏】日韩暗黑摇篮曲 各自唱着什么调?
一种「无政府」状态的气氛,这两、三年在日本与韩国戏剧与电影中持续发酵,小人物进入官僚的荒谬与恐惧,营造出日韩近年的走向与佳绩,而我们的戏剧是否也能踩足油门,迎向这样的现实?
我记得我曾一个人不小心午夜包场了韩国电影《起源:首尔车站》,描写了原本生活在中低水平线的主角们,碰到了丧尸危机,连带着车站中的流浪汉,与市中心外的整个社区都被隔离,集体进入一种互相撕咬、被政府放弃的「绝境」。
没多久电影《失控隧道》上档,一场施工偷工减料的重大工程意外,扯出官官相护、包工程、互相行贿等重大缺失,政府再次的「缺席」于人民的灾难中,只沦于作秀与人谋不臧的等级,被高度评价的电影《哭声》,那村庄仿佛没政府一样的被孤立着,老百姓也不曾意识或奢望到会有更高层的救援。
一种「无政府」状态的气氛,这两,三年在韩剧与韩国电影中持续发酵,被人誉为从此带出韩剧另一层次的韩剧《信号》,主角透过对讲机与过去警探一起办案,但重点着重在无论哪个时代,政府机制仍是失灵的,只能靠个人良心冲出一点希望。之后的《Voice》还是最近tvN刚登场的新剧《秘密森林》都是如此,前者警察机制的层层黑幕,后者则是将检察官行贿的黑幕大肆浮上台面。
这一年韩剧以比例上来说,不再以爱情公式剧为主攻,而是以探案推理与之后的奇幻剧为主。前者大力不手软地将国内弥漫的「无政府状态」的恶水气氛呈现了出来,老百姓随时像被夹娃娃机夹住一样,无法预测的受害,却被置之不理,仿佛卡夫卡小说《审判》《城堡》中主角处境,身在一个极度荒谬的官僚主义社会中,即使一个小小的陈情手续,也足以耗费你大半人生,甚至全盘皆倒,虽然有主角过度英雄主义之嫌,但人如无辜又一无所知的蝴蝶被官僚蜘蛛网困住,等着就擒的气氛是在各个戏剧中倾注的焦点。
韩剧跟港片某部分相同,以警探剧或各种穿越与嘻笑怒骂的形式,在力贬整体社会与高层者的失能。
相对于韩国戏剧电影对高层的失去信心,只能少数靠一点英雄主义与良心自救,原本就擅长推理与社会写实的日本戏剧电影,则从人的各种内心扭曲出发,日本剧几乎都进入一种人性实验,不强调英雄主义,反而让观众体会即便是个普通好人,进入社会阶级与政府能力失控中,那个人会产生的人心变化,与他周遭的连锁反应。比方前一阵子改编自凑佳苗小说的《反转》,没有人是绝对的恶人,只有在小奸小恶中选择立场,有了歧视也不自觉的过程,着重的是人性反省与暗黑地带的探索。
由天海祐希跟一票资深的戏精演出的《紧急审问室》到了第二季,精彩的是借由每个案子,明快揭露了日本社会的老人孤独问题、女人在仍被歧视与父权制约的社会中如何以谎言自保,与不自觉的相謢相害、男性政客因其假面,在私领域中如何的变形扭曲,以及如积木结构的警方官僚,如何视认真清白警探如眼中钉。
以日本经年的戏剧传统与推理小说来说,它们早就习惯黑暗,黑暗是故事的坚固的基调,他们多年来的阅读培养,并不惊讶社会共生与自利结构有多暗黑,而关注的是个人,包括主角进入这样的人性实验中,会逐步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最近的《CRISIS 公安机动搜查队特搜班》,当上层与机构背叛你是如此自然时,你如何妥协或脱身。或是最近评价很好的电影《愚行录》,社会铺了一张充满歧视的安眠床,你就看着人们包括主角如何被吸纳为一体而不自觉。这有点像欧美写实剧,如《汉娜的遗言》等,人们已不天真地以为天地有仁,不以万物为刍狗,而是相信人性还有光芒,在那最幽微之处,仍有点向善的决心。基本上他们是暗里见光,相信人还有一念之善,或最起码的希望,是种对人性赌一把的洞察力道。
而韩剧相对于过度戏剧化的反派,他的主角仍是超现实的善良与有能力许多(所以要强调其超能力听觉与道具等辅助),他们比较是光里见暗,以一个善良人的视角,去相对于腐化的结构,强调类似个人超人一般的意志。
但无论是哪一种,日韩近来的社会暗黑戏都纯熟而犀利,对于小说家卡夫卡预言的现世(小老百姓对抗大社会与官僚)有着各种诠释,我们台湾如今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在点开日韩热门剧的同时,会同时希望台湾也有这样脉络的戏剧吗?「无政府」的时代气氛正在日韩以不同方向与角度来呈现,加不加入?是否要像他们踩足油门,反映时代之恶?或许我们戏剧与电影圈可以再想一下。
更多镜周刊报导【马欣专栏】是鬼还是心魔?植剧场走出灵异剧的正宗道路【马欣专栏】巴奈跟原住民们 为何79天后仍苦守凯道?【马欣专栏】Coldplay演唱会为何让人泪眼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