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专栏】金马54 「爱国片」再也不用爱得这么累了!
台湾有多久没有激励人心的事情了?而这届金马奖做到了。希望日后我们回想起第54届的金马,会想起这一年是国片复苏的开始,国片终于走出被保护的形象,今年以各种较为成熟的类型片,让观众不再爱国片爱得这么勉强。这次的入围国片中,「世道」才是主角,让我们哭笑或惊悚到后来,才发现拍的是自己。这样的一年,不是像往年靠哪部奇迹片硬撑,而是真的保留了国片的命脉。
其实已经有很多年了,三金大奖激不起全民沸腾的情绪或一起加油的冲动,直到今年第54届的金马奖,人们开始对提名的电影有些印象,甚至因为类型片的多元,兜拢了不同口味观众的收看,有人热血、有人感动、有人对结果意难平,但这都代表这个奖的热度回来了,人们开始对它有点兴趣或有一点信心,至少让我们想起来,曾经金马奖是跟琼斯杯一样,是人们一年之中类似「围炉」或形同「集体记忆」的大事。
台湾有多久没有这样能激励人心的事情了?而这届金马奖近乎是做到了。这归功于这两、三年电影人对类型片硬着头皮不放弃的努力,尽管过程中《失控谎言》碰上了票房的硬考验,或是去年《一路顺风》差了临门一脚的勇敢尝试,但慢慢地冲出了国片给人艺术片的印象。
你可以发现,这一、两年的国片因为类型的多元,渐渐拍出了百姓认知的真实,无论是《目击者》、《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等,不管是正负评价,国片多年后,终于可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那种自然而然,题材逐渐跟自己有关的「回温」,假不了,比起前几年偶有几部励志电影或校园片带起偶发性的热潮,这次让人感觉国片的路终于有了一条真正的命脉了,不用再像往年一样光靠一部卖座片(如《海角七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来插管治疗,国片在今年的金马奖正式离开了「加护病房」。
如果我们未来够幸运也够努力的话,多年后,我们会想起第54届金马奖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次照样有很强的大陆片与港片夹击,但让全民听得很沉重的「要支持国片喔」、「要爱国片」,观众「好啦!」的买单气氛少很多,反而因为类型一多,支持的选择变多了,我们一时之间也陷入到底要盼望哪部得奖好。
其实《大佛普拉斯》在一个多月前为金马鸣了第一声起跑枪响,给了人信心。一部反映现实,但又兼顾了商业的幽默与节奏,让观众产生兴趣,接着人们想起之前《目击者》与《红衣小女孩2》引起的热度,「金马」这件事不再是与自己无关,只有请到以前的影帝影后回归才有兴趣的「大事」,你可以说《大佛普拉斯》是部有余韵的电影,给了群众够深的印象。
张艾嘉《相爱相亲》三代女人的考验,击中了不少中年人闷坏了的沧桑,而姥姥的故事与深情,对现在爱情价值淡了的现在,它的讽刺力道,比纯爱片还揪心,毕竟已经许久没有这样描述「情」为何物的电影。而《血观音》无论你要从政商黑幕、腐败贪污,还是居于棋子弱势的人如何反击,即使主角是以卑劣的方式,也是对社会呼求的呐喊。这三部片再也没有给观众一种「我看不懂是我不对」的压力,或者是激起人热血的啦啦队情结,甚至可以说,主角个个是打落牙齿混血吞的人,死活都不意外。包括大陆备受肯定的《嘉年华》《老兽》,这「冷世道」才是今年入围片的主角。
今年的电影例外地碰触了台湾一直逃避的题材,以前我们对人的邪恶面,一直都不敢踩足油门地描写,但今年提到的这些国片都用各种雅俗共赏的叙事方式,让观众感到电影人拍出了他们身边的故事。《目击者》能惊悚,但那惊悚是我们知道被假新闻困住,人心如何的自危。《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拍出了台湾从没人敢讲的,当人被霸凌时,是处于无人闻问的「异境」,假惺惺的温情终于退散,还给受害者尊严。这两部达到惊悚片的娱乐效果,但本质安慰了受难的人。
还记得去年金马,大陆电影得到不少大奖,虽曾让不少影迷沮丧,但这么多年,无论是新加坡还是香港片都曾大受肯定,金马也因此建立了权威与公信力。因为这股信任,我们也逐渐有了不愿输人的志气。
连续几部电影力图拍出现实,在好莱坞片呈现M型化的品质差距,亚洲片纷纷以写实突破重围的当下,国片终于走出了被保护的形象,在坏的时代,转而当了说故事的人,给人们勇气的力量。有人看完《血观音》说沉重,但其实在坏的时代,如果连戏都不能为我们说话,那就注定鸦雀无声了,因为不可能有更具感染力的媒介了,能让个体感受到与他人休戚与共的,永远是电影。如杨雅喆得奖时说的:「我认为揭发某方面黑暗是让社会进步的动力。」有故事,人才有盼望,至少温水里的青娃开始醒了。
更多镜周刊报导【马欣专栏】巴奈跟原住民们 为何79天后仍苦守凯道?【马欣专栏】小清新之后 台湾写实片浪潮全面启动【马欣专栏】台湾何时失去了制造「男神」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