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专栏】周美里/为什么「闹剧」如此自然发生?

文/周美里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句话应该是所有人看到国民党近来演出的「换柱」剧码时,不由得浮上眼前的。

早知洪秀柱不行、民调低,为什么朱立伦王金平吴敦义……这些「重量级」人士,当初不愿、不能站出来承担大任?早知最终还是要党主席来承担大局,为什么朱立伦之前在声望人气都高时,不漂亮出场,落得今天在党内纷纷扰扰、党外爆发冲突下,「硬」挤上台?早知国民党落得如此田地满地总统候选人,当初曾起心动念想奋起拚人生最终大位的王金平,为什么一念之差畏战退却?早知洪秀柱就是A咖不能当真,马英九当初为什么相中扶不起的阿义,要「暗助」洪、技术性挡朱排王,搞成洪假戏真做难以收拾?

古人说,千金难买早知道,可是,这场换柱大戏却是明明在「早知道」的情况下,人人放手,甚至推波助澜,让「早知道」变成「事实」,这才是国民党神奇的地方,才是值得政治观察家好好研究的,因为这场集体创作闹剧,正是反应出国民党的本质探究这个「不可能发生」的剧本如何「自然发生」,首先就要认识国民党的内涵。国民党家大业大,但是大部分的政治人物都是来「享受」权力钱力,不是来付出,更不是来共同打天下的。既然是来「分食」权力,所以就只能仰望「上意」,「上意」过去有蒋家政权、后来有李登辉的主流势力、最近则是马金体制,如果「上意」势微(如马英九声望直直落成为票房毒药,又即将缷任),或「上意」真空(像现在的群龙无首,大家都不视朱立伦为「上意」),就会出现无人做主、也无人愿意、无人「敢」承担的状况

简单来说,国民党过去长期执政靠的不是人民支持,靠的是党政军一把抓,虽然过去有选举,但是基层选举是中央分配资源给地方派系换取选票工具党中央大权在握是明确的。这个局面在总统及国会直选后被打破,但是国民党仍然无法跨越以依靠金权执政才能「巩固」内部的鸿沟转型成为一个内造政党

如果不能真正转型成为一个由下而上、民意造就的政党,体质不改,国民党就永远只有来「分天下」的同志、没有来「打天下」的党员。那么,在选情不佳下,找不到总统候选人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作者周美里,资深媒体人。以上言论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