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姬将形成?吴德荣:像莫兰蒂通过的海域,又是较强台风

生活中心台北报导

9月台接连报到!气象专家吴德荣21日表示,根据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20日晚间8时的数值模拟显示,大约周五、周六(23日、24日)前后,台风将在关岛附近形成,向西北西朝台湾而来,下周二(27日)晚间8时已在东南部近海。若台风形成,将是今年第17号台风「梅姬」(Megi)。

▲吴德荣表示,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中层大气(500毫巴)27日晚间8时的预测图显示,台风在台湾东南方海面范围相当大,当时仍受到太平洋高压的导引。(图/翻摄ECMWF)

中央气象局表示,关岛附近热带扰动,可能发展成台风。吴德荣在「泄天机教室专栏指出,电脑模拟该台风将经过类似「莫兰蒂」、「马勒卡」通过的海域海洋含量是偏高的,又在太平洋高压南侧,垂直风切较小,正如同电脑预报的增强趋势,将又是一个比较强的台风。

吴德荣说,ECMWF模拟的路径最近一、两报虽仅有微幅调整,但第6、7天的模拟误差不确定性是不能忽视的,将来模式如果北修至通过北部海面,或南修通过巴士海峡都是可能的,也不用觉得意外,应用预报资料千万不要只看那一条线。

吴德荣表示,为提高预报的准确度预报员未来几天必须持续观察太平洋高压的强度变化(决定导引气流),及台风范围的增减(决定地球自转造成台风的偏向力),是可以有效缩小路径预报的不确定性。

对此,中央气象局预报中心主任郑明典20日在脸书说,「有没有新台风?这些都是客观数据,当然可以参考。只是要记得时间越久不确定性越高,这样就好。对于逐日天气预报来说,等台风正式生成后再来讨论不迟。」

吴德荣也提到为何台风的强度预测如此困难,主要原因是台风的增强是由海面上暖湿的空气辐合,透过积云对流过程潜热释放加深地面气压,再加强暖湿空气辐合,即学理上所谓第二类对流不稳定(ClSK)的物理过程。

吴德荣说,而电脑模式无法正确模拟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重要的物理过程大多不能直接模拟,必须以参数化来处理,误差产生并很快扩大;目前气象界努力的方向,就是希望能以更高的模式解析度,更好的观测资料,更适当的物理参数化过程,来改进强度的预测。

吴德荣提到,实际预报作业对台风强度的研判,主要是观察「垂直风切的强弱」,风切大时,不利积云发展,也不利台风增强;「海洋热含量(OHC)的高低」,海面暖湿空气的决定因素,而不是只看海表面温度,因为风的搅动会将其降温,但对高OHC则改变小;「数值模拟的强度变化」,定量上虽然存有误差,但其变化趋势仍可应用。

吴德荣说,但面临最大的困境,在于无实测的台风强度可供校验,因此强度预报是否正确?误差多少?都没有答案,所以现况是各国对台风强度估计经常不同,即无法避免,也无资料可论断熟对熟错。

▼马勒卡台风离开,周末可能又有台风成形。(图/示意图记者一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