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时代/扎根微投影,晶奇光电十年苦尽甘来

采访.撰文/赵郁竹 摄影/侯俊伟

十年前,晶奇光电是台湾唯一投入微投影技术业者,不过市场实在太小,不断烧钱,去年更濒临倒闭。2012年,Google眼镜问世之后,终于让微显示应用发扬光大,众多台湾电子资讯厂都找上晶奇,这家默默耕耘的小公司,终于走向苦尽甘来。

2012年的Google I/O大会上,创办人布林(Sergey Brin)透过Google眼镜的透明方块,和飞船上的跳伞专家交换视野全世界为之惊艳。

地球的另一端──台湾,濒临倒闭的晶奇光电创办人吴世彬看到这项产品简直要跳起来,这正是他苦心研发14年的技术:从一个3立方公分左右的小液晶方块中,看到完全不同于现有电子产品的视野。

Google眼镜发表后,原本乏人问津的微投影技术忽然引领风骚,成为智慧眼镜最关键的技术之一。而台湾唯一深耕此项技术十年的晶奇光电,一夕之间成为两岸三地电子资讯公司争相拜访的对象。曾经烧掉数亿元、忍痛裁员五分之四的吴世彬大叹一声:「天啊,机会终于来了!」

这一年多,他不断收到各界邀约,担任微投影技术讲座讲者,几乎所有台湾资讯电子业者,都抢着找他研究穿戴式装置的研发概念。但不过是两年前,晶奇光电还濒临倒闭,公司裁员剩下10个人。

「我会永远记得那一年农历年后的感觉,」虽然现在情况已好转,吴世彬想起当时,表情仍然沉重。那是2012年的农历年,因为微投影技术还是很「冷门」,一直找不到大众化的应用,加上微型投影机市场快速衰退,晶奇再也禁不起亏损。

不得已,吴世彬只能在农历年后,忍痛解雇40多名员工,只留下10人左右,「那些同仁都是老兄弟,心情真的很不舍。想着公司可能要收掉,真的好难过,」他说。

没想到终于峰回路转,三个多月后的Google I/O大会上,「从天而降」的Demo秀掀起了全球对智慧眼镜的期待。

Google采用台湾立景科技的微投影晶片,自行研发制成光学引擎,「但有几家业者能像Google一样自行研发液晶微显示器?市场打开了,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吴世彬说。

在孤独路上走下去

虽然晶奇并未正式打入Google供应链,但它们一样采用立景的晶片,2013年第一季就做出了比Google眼镜解析度还高的微投影显示器,达到高画质(1280╳720)显示水准。7月,正式出货给中国业者。

微投影技术终于有机会走到大众消费市场,这一刻,吴世彬等了15年。

15年前,他在克罗拉多大学实验室第一次看到微显示技术,感到惊为天人,这不是未来,那什么才是未来?2000年,他花了新台币7万5千元把技术模组带回台湾,展示给他当时的老板、丽台科技董事长昆山看,这是他创业生涯遇到的第一位贵人,卢昆山赞助他第一笔资金,成立新公司晶奇光电。

吴世彬把美国实验室中的技术带回台湾,供应国军长枪瞄准器,以及长庚医院微创手术镜头,但市场实在太小,才两年,就烧光了新台币3600万元。但他丝毫不想放弃,「我相信这技术未来绝对大有可为。」于是他抱着厚厚的策略蓝图到处找创投,透过友人牵线,找到了创业生涯中的第二位贵人──联电董事长宣明智

宣明智也非常看好微投影技术,听了15分钟的简报,就干脆地问:「OK,你要不要钱?」吴世彬仿佛在沙漠中遇到甘泉,联电的庞大资金,帮助他在这条孤独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在此之后,吴世彬转向当时刚起飞的微型投影机,会议室中还展示着它们设计的各款机型。「微投影刚兴起时,我们曾经好过一阵子,一年甚至有3亿元营收,」他回忆,但败就败在冲得太快,人力、研发、产品一下子投入很多,没想到一阵热潮后,微投影市场很快下滑,好不容易有点成果,又重重跌了一跤。

这些年来,晶奇烧掉的资金得用几个亿来算,「现在算是雨过天晴,但那段黑暗时光实在是太久了,」吴世彬感叹地说。

跨足自有品牌产品

到现在,全世界做LCoS显示器(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矽基液晶)的厂商只有五家,一家是日商,三家在美国,台湾就是晶奇光电。

也因此,这一年来两岸三地想要切入智慧眼镜的业者,全都曾和晶奇接洽,中国已经有好几家业者下了订单。「有多少人能像吴总一样,烧了十年的钱,还是坚持做这项大家觉得很冷门的技术,但是他终于等到机会了,」一位IC产业资深人士说。

这一波热潮,也推动着晶奇改变了营销模式,过去是做好产品,找客户来买,风险是不见得有人买单,而且还收不到设计费。现在则是等着客户上门,双方沟通需求后,晶奇帮客户设计,设计完就下单,可多收一笔设计费,也减低库存风险。

虽然两岸电子业者都密集和他接洽,但吴世彬明显感受到,中国业者在这波机会中「很敢、很冲」,而台湾业者则相对保守,还是抱持「老二主义」,没有做先锋者的企图心。吴世彬分析,在中国十家业者有八家想做「手机眼镜」,真正开始行动的至少有三分之一。

「它们有内需市场可支持梦想,随便卖就几千万台,这让中国业者有资源进行研发,」他说,因此现在虽然只有晶奇拥有这项技术,但预计半年后就会有中国业者开始跟上,因此他正秘密筹划下一阶段布局。

微投影技术终于有机会跃升主流,但等了太久的吴世彬,面对这次机会,看法相对谨慎。「技术只是某个时段一时的流行,我们短期内在供应链至少有三年好时光,但长远来看,还是要走自有品牌的终端产品!」吴世彬指出。

明年开始,他要把裁掉的人力找回来,再募一轮资金,加码投资独门技术。虽然目前走的模式是设计、供货给客户,但他其实还「留一手」,为的就是明年的自有品牌产品。吴世彬知道,要做自有品牌和通路策略不是容易的事,但在千变万化的科技趋势下,却是必行之路。

(本文摘自2013年12月号《数位时代》「穿戴科技」,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本期《数位时代》,全国7-11、诚品等各大书店热卖中。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数位时代》第235期 )

加入《数位时代》粉丝团,时时掌握最新数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