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单亲妈确诊「独留2幼子」 里长曝现况:整天都是救护车哨响

万华议员服务案件量暴增,市议员郭昭岩近日会勘时,全程口罩面罩不离身。(图/镜周刊提供,下同)

图、文/镜周刊

万华区民代里长电话接不完,面对生命等不到病房轻症重症、甚至在眼前溘逝,大多时候无能为力。台北市议员郭昭岩说,服务案件每天都在新增,许多轻症确诊者被告知「在家里等」,有民众一等3天,「那3天就很可怕,又不是每个家庭都有1人1室、1人1卫浴,尤其万华有些家庭空间蛮小,所以就很容易感染到家人。」

「每天我都好害怕,不希望听到不好的事情...,」郭昭岩受访时一度哽咽,她举例,有一名万华居民PCR核酸检测确诊阳性后不敢回家,又因等不到病床,只能坐在医院走廊,一等就是数日,等待期间,家中妻子又确诊。

郭昭岩又说,一名万华单亲妈妈确诊,病床是等到了,两个小孩却无人协助安置,郭昭岩协调社会局介入,孩子生活暂时无虞之后,其中一名孩子却开始发烧,最后也确诊。这名单亲妈妈在病房内打电话请求协助,希望能和孩子住在同一间病房,郭昭岩只能无奈回应她:「现在有病房就赶快先住进去了...。」

一家四口,三人感染

「已经忘了从哪天开始,万华整天救护车、哨声响⋯,」在社区第一线,市议员吴沛忆目睹疫情变化,电话几乎没有停过,「很多人已经打卫生局1922求助无门,等待很多天没收到通知,或在等待期间,觉得自己状况已经很不好了,才会打到我们这里来。」

先前轻症确诊者被告知在家等或在家隔离的情况,已造成不少家庭内感染。吴沛忆说,「我这周处理的,几乎都是家里有一个人确诊,其他人陆续确诊的状况,他们没办法1人1室,1传2、1传3,又有更多人需要送检疫所、送医院,」她受访前才接获一通民众陈情,对方是一对夫妻有两个孩子,其中3人已经确诊,「妈妈是重症患者,终于进马偕,爸爸今天带两个小孩去做采检,结果爸爸跟儿子都是阳性,女儿没有,他就问我,如果他带儿子去检疫所,那女儿该怎么办?一家人如果感染,就会有儿女照顾、长者照顾的问题。」

症者也可能病情突然转重,却因为医疗壅塞而发生悲剧。「他们初判是轻症,情况可能慢慢转重,卫生局可以先安排视讯看诊,但也没办法用药,因为隔离,视讯也只能目视看一下状况,要排到病床才能治疗,有个案是一名独居的茶室小姐,已经虚弱到半昏迷,也因为急诊室满了,救护车又把她送回家里。今天她真的状况很糟,又叫了一次救护车,才排到医院刚好有床。」吴沛忆认为,「台北市卫生局应该要公布还有哪些确诊、在家等待后送的患者数量,并公布实际医院及检疫所空床数量,「我一直有个问号,到底还差多少?」

郭昭岩也直言:「我坦白讲,联医也很可怜、很辛苦,因为他们能力有限,防疫科,疾管科电话几乎打不进去,太多人打了,打都打不进去...,」他说医疗系统人手严重不足,不只医护不够,连行政人员都不够。

「同层楼的有人确诊被载走,其他人却都不去筛检...」

万华青山里里长李昭成也指出,「疫情刚爆发时,民众都被告知要在家里自我隔离,其实放回家里就是社区的不定时的炸弹⋯一时也很混乱,防疫旅馆、检疫所或医院都没有统合好,」确诊者个资保密,其实连里长也不会知道,「但有些人非常痛苦,病情久了以后一直恶化,有些很害怕、求助无门,就打电话给我。」

他每天有不同棘手状况要解决,像严重的确诊者出门可能会呕吐,必须尽速安排清消,或是安排有接触史的弱势居民筛检,「有一些蜗居、弱势的人,同层楼的有人确诊被载走,其他的人却都不去筛检,好在卫生局赶快联络屋主,由屋主先替他们代垫费用,派防疫计程车载他们,好险蜗居那九个人筛检完之后是阴性,我就比较松口气⋯。」

李昭成认为这一个礼拜处理社区确诊病患流程已经慢慢上轨道,「民政局做了各局处整合,接到确诊者电话,我按区公所流程,由卫生所直接跟确诊者联络,我很多案子,今天晚上报,隔天早上就来载走了。」

更多镜周刊报导镜相人间】消失的病床 疫情海啸里的病患、医护、消防员【消失的病床1】老夫妇受访谈防疫成功 如今夫病死妻确诊还被医生赶【消失的病床2】「吃青菜都变苦苦的」 6旬慢性病人苦盼照X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