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勒修特与NSO 合奏华尔特的悬疑
德国大提琴家缪勒修特(Daniel Muller-Schott,见下图,NSO提供),今晚将与指挥吕绍嘉带领的NSO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华尔顿(William Walton)大提琴协奏曲。华尔顿曾在上个世纪写作大量的电影音乐,作品充满画面感,这首大提琴协奏曲是献给大提琴家皮亚第高斯基的作品,充满悬疑浪漫色彩,是马友友的拿手曲目之一,台湾这是第一次演出。
现年卅六岁的缪勒修特十五岁时就获得柴可夫斯基青年音乐家大赛首奖,曾受教于大提琴巨匠罗斯托波维奇,是目前国际乐坛最被看好的年轻演奏家之一。高大帅气的缪勒修特是足球迷,自己也踢足球。
缪勒修特一九七六年生于慕尼黑,母亲是大键琴演奏家,从小就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长大。五岁时母亲带他去参观一场音乐会彩排,他被台上独奏的大提琴声响迷住了,一头栽进大提琴世界。当时在台上排练的,正是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
求学期间,缪勒修特陆续于德、英、奥等地拜师,与华尔特‧诺萨、海因里希‧席夫等人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慕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得到和罗斯托波维奇学习一年的机会。缪勒修特感念罗斯托波维奇的教导,尤其那股对音乐无比的热情,总是让他感到热血沸腾。「罗斯托波维奇希望我从宏观的角度去了解一首曲子,而不是只停留在大提琴的世界里,因此他总是在钢琴上示范,让我了解大提琴和乐团之间的关系。」
缪勒修特于一九九二年赢得柴可夫斯基青年音乐家大赛首奖后,来自各地的邀约不断。他获得和阿胥肯纳吉、杜特华、库特马舒、普列文等指挥及知名乐团合作的机会,并陆续与DG、EMI等唱片大厂签约录音。他二○○六年录制的华尔顿大提琴协奏曲,获得德国乐评肯定,他的演出也被视为这首大提琴协奏曲继皮亚第高斯基、马友友之后的最佳诠释者。
华尔顿是廿世纪作曲家,曲风具后期浪漫派及印象派特色,一九三○至六○年代之间曾大量写作电影音乐,最著名的是为劳伦斯奥立佛执导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哈姆雷特》配乐。他最为人熟悉的作品是分别提献给海飞兹、亨德密特以及皮亚第高斯基的小、中、大提琴协奏曲。
华尔顿大提琴协奏曲充满电影感,第一乐章由大提琴一口气表现长达十多分钟的咏叹调,如泣如诉,在管弦乐团烘托的悬疑气氛中,宛如一位四处流浪的诗人进行控诉。第二乐章激动且充满火气,以一连串炫技乐段和乐团你来我往过招。第三乐章从慢板过度到快板再回到慢板,大提琴和乐团间有一长串的辩论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