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益小说《复眼人》剧场版!导演:观众不想看电视就能看的东西

吴明益长篇小说《复眼人》改编剧场版,台中国家歌剧院首演。(图/台中国家歌剧院)

记者林育绫/综合报导

酝酿6年、筹划2年!长篇小说《复眼人》在2011年出版,原著作家为《天桥上的魔术师》吴明益,当时不但被翻译成15种语言发行各地,如今也改编制作成「剧场版」,由旅法德籍导演卢卡斯汉柏(Lukas Hemleb)改编、执导,与多位台湾剧场设计师、演员音乐家联手打造,即将于4月24、25日在台中国家歌剧院举行世界首演。

在构思改编初期,卢卡斯对影像运用就有具体的想法,希望透过去背合成的影像技术,将台上的演员与缩小的模型屋,同步整合在一个画面,制造演员置身该场景的错觉。他说,「观众进剧场并不是想看他们每天在家里电视或各种荧幕上就能看到的东西。即使要使用影像或拍摄技术,仍必须回到剧场的真实感。」

因此《复眼人》的舞台化为电影拍片现场,观众能看到演员在无景片烘托下,仍能在舞台上演技爆发;同时合成画面在舞台上同步呈现,创造多层次的现实空间,不仅是剧场内的「复视」,更契合小说多层次的想像内涵。

▲▼《复眼人》改编剧场版,台中国家歌剧院首演。(图/台中国家歌剧院)

旅美作曲家李元贞为此次的演出创作多元风格的音乐,有运用声景概念的自然声响「创作乐段」,也有旋律性高的「人物主导动机」。3月初,李元贞参与指挥张尹芳北艺管弦乐团的录音时说,「我去听兰屿海浪录音、花莲七星潭的海浪录音,却不想把听到的声音直接放到剧场,而是透管弦乐勾勒出台湾东岸特有的海浪节奏感,高山落石、山林深邃的感觉。」

▲《复眼人》演出阵容汇集多方人才(图/台中国家歌剧院)

《复眼人》演出阵容汇集多方人才,9位演员包括:故事主线阿莉思由素有剧场天后之称的徐堰铃饰演;以电影《赛德克巴莱》声名大噪,再以电视剧《鉴识英雄》获金钟奖苏达,诠释剧中乐于助人的布农族青年达赫;曾获金钟奖并入围金马金曲奖的创作歌手阿洛卡力亭.巴奇辣,在剧中是拥有一家咖啡厅、敢爱敢恨的阿美族老板娘哈凡。

舞者舞团艺术总监怀劭法努司于剧中饰演时而为阿特烈,时而为复眼人的叙事者,在虚和实之间诠释温和、绝望、失望和死亡的样貌;曾获选原住民文化事业基金会Pulima艺术奖表演艺术新秀的鸿狄,饰演由达赫独力抚养的布农族女孩邬玛芙。

旅居台湾长达30年的法籍演员柯逸华(Igor Kovic)饰演为了挖雪山隧道而到台湾的外国人达夫;瓦忧瓦忧岛的少年阿特烈,由曾于美国经典芭蕾舞团亚特兰大芭蕾舞团担任独舞者的创动舞剧场创办人暨艺术总监林立川、拥有丰富偶戏编导演经验及创作超过30出作品的资深操偶师薛美华,和参与过许多偶戏演出作品的接触即兴推广老师暨偶戏表演者于明珠三位共同诠释。

▲《复眼人》剧场版,台中国家歌剧院首演。(图/台中国家歌剧院) 徐堰铃曾在2018年北艺中心亚当计划中,阶段性呈现《复眼人》时诠释阿莉思,隔了3年演出剧场版,她认为剧场版和亚当计划呈现时不同,除了和导演讨论如何让没看过小说的观众也能阅读剧场,进剧场发现有很多玩具,偶的玩具、音乐的玩具、镜头的玩具,同时透过和其他演员真实互动的新体验让自己和角色进化。 《复眼人》故事描述来自神秘海岛瓦忧瓦忧岛的阿特烈,依照岛上习俗,出生后满180次月圆时必须离开家乡,出海航向未知;而独居东台湾海岸的教授阿莉思,因儿子托托与丈夫登山后双双下落不明,自此一心只想寻死;布农族的达赫与阿美族的哈凡,历经截然不同的人生历练,不断在选择中寻找出路。这天,太平洋的垃圾涡流撞击台湾,刹那间所有命运紧密交织⋯⋯。从台湾海岛及原住民文化出发,透过独特的世界观呈现台湾与世界彼此的连结,创造了属于台湾的魔幻写实。

►我们的美丽就用白纸黑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