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医师最容易被告?心理学家:关键在「对病人讲话的方式」

哪种医师最容易被告心理学家:关键在「对病人讲话方式」(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我们何时要信赖直觉?何时又该提高警觉?

21世纪的彼得.杜拉克──麦尔坎.葛拉威尔──颠覆思维代表作

生活中的决策,无论好坏,我们到底是如何做成的?

为什么有些人跟随自己的直觉就能胜利?

有些人却始终跌跌撞撞,落入失败?

超越理性与逻辑,解开心理学上最受关注的「适应潜意识」。

【精彩书摘

薄片撷取意指我们的潜意识有一种能力,只凭借些微的「经验薄片」,就能够掌握情境与行为的模式。一方面是潜意识引人入胜的特质所在,但另一方面也让快速认知饱受质疑:人们怎么可能以如此短暂的时间搜集必要资讯,做出内涵复杂的判断?答案是,我们的潜意识所进行的薄片撷取,其实就像高特曼的录影带分析和方程式运算,只不过是在潜意识中浑然不觉地快速运作。一段对话是否就足以了解一场婚姻?答案是肯定的;其他看似复杂的情境也是如此。

哪种医师容易被告?

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薄片撷取的观念。假设你在保险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向医师销售医疗过失保单。你的老板为了公司收益,要你就所有投保的外科医师,分析哪些医师遭人控告的风险最高。这一回你还是有两项选择。第一种做法:检视每一位医师的学历训练与专业证书,分析他们的执业纪录,看看他们在过去几年中失手过几次。另一种做法则是:聆听每一位医师与病人对话的简短片段。

我想各位读者看到这里应该心里有数,猜想我会说第二种做法才是最佳选择。你猜对了,原因如下:信不信由你,一名医师被控告医疗过失的风险,与他过去犯多少错误没有太大关联。分析医疗过失诉讼的研究显示,妙手回春的医生照样可能官司不断,而有些经常失手的医生却从未上过法庭,而且绝大部分医疗过失的受害者根本不会提起诉讼。换句话说,促使病患一状告上法院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低劣的医疗品质,而是低劣的医疗品质再加上某种遭遇

什么样的遭遇?其实就是在个人层面上,医师对待这些病患的方式。这类案例在医疗过失诉讼中屡见不鲜,病患抱怨医生对他们匆忙应付、敷衍轻率或者狗眼看人低。「病患不会控告他们喜欢的医生,」顶尖医疗诉律师珀琴(Alice Burkin)指出,「在这个领域多年以来,我从来没见过一位客户上门投诉说:『我很喜欢这位大夫,心里满过意不去的,但我还是要告他。』倒是见过病患一心要告某位专科医师,我们建议说:『这位医师应该没有过失,你的主治医师恐怕才要负责。』然而对方会说:『我不管那位主治医师做了什么,我喜欢她,才不会把她告上法院。』」

珀琴曾经有位客户罹患乳癌,但是一直拖到癌细胞开始转移之后才诊断出来,这位病人想要控告她的内科医师延误诊断,其实真正该负责的是放射科医师,可是这位病人就是坚持要告内科医师。珀琴回忆道:「我们第一次会面时,她告诉我她恨透了那个女内科医师,因为对方根本懒得与她讲话,也从未询问她有没有别的症状。『那个医师从来没把我当成一个人看,』她告诉我们。当病人的病情不乐观时,医师应该多花点时间为病人解释前因后果,回答病人的问题,把他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做不到这一点的医师,迟早要向法院报到。」由此可见,若想评估一位医师官司缠身的机率,需要做的并不是分析他的手术纪录,而是了解他与病人相处的情形。

医学研究者李玟森(Wendy Levinson)最近针对一群外科医师与他们的病患,录下双方数百场对话,其中大约半数医师从未打过医疗官司,另外一半医师至少被控告过两次。李玟森发现,她只须凭借这些对话资料,就能够找出两类医师的明显差异。从未挨告的医师与病人谈话的时间,平均比另一群医师多出3分多钟(18.3分钟:15分钟);他们也比较常运用导向性」的言辞,例如:「首先我要为你做检查,然后我们再仔细讨论。」或者「我会空出时间来回答你的问题。」这些能帮助病患了解看诊的过程,以及提出问题的适当时机。这类医师也比较愿意聆听与回应,会以「继续讲,描述再详细一点」之类的话语鼓励病人;而且在看诊时经常是谈笑风生。有趣的是,两种医师给予病患的资讯,就质与量而言都不分轩轾;未被控告的医师并没有提供更详细的医疗或病情资讯。双方真正的差异完全在于他们与病人谈话的方式。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运用这些分析结果。心理学者安芭蒂借来李玟森的录音带,选出每一位医师各与两位病人的对话,再从对话中撷取两段各十秒钟的医师说话,加起来总共是四十秒钟的「薄片」。最后,安芭蒂将这些薄片进行「内容过滤」,移除让听者得以辨认个别字词的高频声波,剩余的部分就如同呢喃嗫嚅,虽然有声调、高音与节奏,但是听不出内容。安芭蒂运用高特曼的分析方法,请几位评审根据这些语音片段,为一名医师的和蔼、敌意、高傲、焦虑等特质评分。她发现只凭借这些评分资料,就可以准确预测哪些医师曾经吃上官司,哪些医师全身而退。

安芭蒂表示,这结果令她与同事惊讶莫名,原因不难明了:评审对这些外科医师的技术水准一无所知,也不清楚他们是老手还是新手、受过什么样的训练以及平常执业的程序,甚至根本听不懂这些医师对病人说些什么,预测的唯一凭借只有医师说话音调的分析。事实上还有更基本的规则:听起来高高在上的声音多半来自曾经被控告的医师,比较带有关怀意味的声音则是没有官司纪录的医师。还有比这更薄的「薄片」吗?乍看之下,医疗过失应该是一个错综复杂、层面繁多的问题,然而归根究柢,问题完全在于「尊重」二字,而说话的音调最能够透露出尊重的程度。就医师与病患的对话而言,最容易伤害病人的就是那种高高在上、不屑一顾的音调。安芭蒂是否需要完整分析某位医师与病人的互动过程,才能够发现那种音调?当然不需要,因为医生对病人的问诊其实就像高特曼所进行的争论对话,或者大学生的宿舍寝室,这些情境最能够彰显某些特殊的印记。

下回你去看医生,坐在诊疗室中听他说话。如果你感觉这位医师对你说的话听而不闻,以高高在上的口气对待你,缺少应有的尊重,你要倾听那些感觉。这时你已经对这位医师进行薄片撷取,而且发现他的问题所在。

(本文摘自《决断2秒间:撷取关键资讯,发挥不假思索的力量》》/时报出版)

【作者简介】

麦尔坎.葛拉威尔 Malcolm Gladwell

1963年出生于英国,成长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历史系,现居纽约

曾任《华盛顿邮报》记者近十年,纵横商业科技领域,后来升任该报纽约分社主任。自1996年起为《纽约客》特约撰稿人

善于分析生活中难以表述却无所不在的现象,借此解析隐藏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成功法则。2000年,首部著作《引爆趋势》一出版随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1名,获得美国《商业周刊》、《财星杂志》等极度好评,「引爆趋势」一词更成为商业界一再传颂和强调的观念。

另着有《引爆趋势》、《异数》、《大开眼界》、《以小胜大》、《解密陌生人》等重量级巨作(中译本皆由时报出版)。葛拉威尔的每一部作品都创下了销售与讨论热潮,好评不断,更长期盘踞《纽约时报》、亚马逊书店畅销榜,写下书市传奇。

曾获《时代》杂志选为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有「21世纪的彼得.杜拉克」之美誉。

【译者简介】

阎纪宇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长期从事跨领域翻译与国际新闻报导工作,现为《风传媒》副总编辑兼国际编译中心主任。重要译作包括《Amazon.com 的秘密》、《大家来看贾伯斯》、《中国即将崩溃》、《遮蔽的伊斯兰》、《魔鬼诗篇》、《永不屈服》等书。

《决断2秒间:撷取关键资讯,发挥不假思索的力量》》/时报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