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路径图「三要三不要」 马英九护权太平岛谈话全文

▲总统马英九太平岛发表南海路径图。(资料照/记者李钟泉摄)

记者赖于榛/台北报导

总统马英九28日飞抵太平岛,在岛上国碑发表了「南海和平倡议」路径图的架构「三要三不要」,包括「要合作,不要冲突」、「要共享,不要独占」、「要务实,不要僵持」、内涵则是「一条可行途径,两项必要说明,三个推动进程」。

总统府指出,马英九登太平岛用意有4,一是春节前慰问驻岛人员,二是发表「南海和平倡议」路径图,三则是说明推动太平岛的和平用途以及澄清太平岛的法律地位。

▲太平岛灯塔。(资料照/内政部提供)

马英九太平岛谈话全文:今天很高兴能够在春节前来到南疆国土─南沙群岛的太平岛和各位驻岛同仁见面,除了对大家的辛劳表达肯定及嘉勉之意,也要向大家提前贺节,祝各位新年快乐。每年春节前,我都会去驻地慰勉国军、警察、消防、海巡、医疗、环保同仁。今年我改从海巡开始,而且还特别从离台湾最远的太平岛开始,就是要显示我们对驻守在1,600公里外海巡弟兄的重视。壹、南海和平倡议路径图

面对数十年来南海的岛屿主权海洋权益争议,我们也要在这里清楚表达,南海诸岛是我国先民最早在西汉时期(西元前一世纪)发现、命名与使用。最晚在清康熙年间(1721年以前)开始,已将南海诸岛正式纳入海防体系,进行巡视和管理;1912年民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也相继在民国24年(1935年)及36年出版南海诸岛的地图,向国际社会重申我国对于南海诸岛及周遭海域的主权。

无论就历史、地理及国际法而言,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东沙群岛及其周遭海域均属中华民国固有领土及海域,中华民国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不容置疑。我们解决南海争议的具体主张,则是「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和平互惠,共同开发」。

依据上述的主张,我在去(104)年5月26日提出「南海和平倡议」,呼吁各方降低紧张,增加对话,遵守国际法,保障各国航行与飞越自由,维持南海区域和平稳定,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这项倡议和处理争端的基本原则已经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美国国务院也曾表示赞许(appreciate)。推动《南海和平倡议》第一个具体成果,就是在去年的11月5日,我国与菲律宾签署《台菲渔业事务执法合作协定》,将可以大幅减少过去台菲重叠海域的渔业纠纷。

现在,我要向各位进一步报告我们实践「南海和平倡议」的路径图。

首先,是「三要三不要」的架构:

第一是「要合作,不要冲突」:建立各项有助南海和平繁荣的合作及开发机制,将主权争议留待日后透过和平方式解决。

第二是「要共享,不要独占」:合作及开发机制应让所有区域内各当事方平等参与,共享资源,以免损及任何一方的权益。

第三是:「要务实,不要僵持」:先从对各当事方都有利且容易形成共识的面向着手,务实渐进推动各项合作,以免各方因坚持己见而错失合作契机

接下来,我要提出「一条可行途径,两项必要说明,三个推动进程」,说明这个路径图的具体内涵。

所谓「一条可行途径」,就是「搁置争议、整体规划、分区开发」。

所谓「两项必要说明」就是:

第一,区域内各当事方都须纳入协商机制,共同为南海整体规划进行合作协商。

第二,这个合作协商机制是一个具实用性质的临时安排,不会损害各当事方的主张或阻碍未来在南海地区达成最终协议。

最后,我们有近程中程远程的三阶段推动进程:

在近程方面,我们必须共同「搁置争议」,各方应尽速展开多边对话协商,达成搁置主权争议的共识,也应承诺依据《联合国宪章》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相关国际法的原则与精神,以和平协商代替武力对抗,避免采取任何影响南海安定与和平的行动,保证航行及飞越自由与安全。在累积足够互信后,各方另应协商制定南海地区海、空意外相遇规则及相互设立热线等安全机制。

在中程阶段,我们要推动「整体规划」:各当事方应依据相关国际法的原则与精神,共同建立合作机制,进行包括「生物资源的养护与管理」、「非生物资源的探勘与开发」、「海洋环境保护与科学研究」、「海上犯罪的防制」、「人道援助与灾害救援」等重要议题的协调与合作。

在远程阶段,我们期待可以实现「分区开发」:在整体规划的架构下,建立分区开发机制。各方可经由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划设暂定合作及开发海域,建立共同管理监督机制,以进行分区、分阶段的合作及开发,达到平等互惠的双赢成果。贰、和平使用太平岛

我国秉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和平互惠、共同开发」的政策方向,推动「和平使用太平岛」,事实上,我们在民国89年就已经由海巡署接防太平岛,取代海军陆战队,以具体行动表示我们反对南海军事化的决心。为了创造未来区域内各当事方的合作契机,中华民国政府现 阶段将以太平岛作为实践「南海和平倡议」的起点,致力打造太平岛成为「和平救难之岛」、「生态之岛」与「低碳之岛」。

在打造「生态之岛」方面,内政部与农委会办理的「水质及农业环境调查计划」,将进一步了解太平岛自然资源,以保持生态平衡;海巡署执行中的「岛上原生植被调查」,将原生树木分类列管,落实保育工作。而早在197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推动的全球大型气象计划就曾在太平岛上设立「冬季季风实验」观测站。接下来,我国也将从地震、海象与气象观测、生态系统调查以及环境品质监测等方向完善岛上科研设备,推动太平岛设立「南沙国际研究站」及跨国性科研计划,以扩大在生态研究上的和平使用与国际合作。

在打造「低碳之岛」方面,经济部与海巡署合作「太平岛水电供应及管理计划」,将增设太阳能发电系统,将目标提高到供应40%用电, 使太平岛成为落实「节能减碳」的典范。

在打造「和平救难之岛」方面,去年12月12日,我国内政部部长、海巡署署长及相关部会官员,在太平岛上主持了码头整修及灯塔兴建的完工启用典礼。码头全长318公尺,宽20公尺,可供三千吨的船舰停泊,搭配完工的灯塔,可有效缩短运补时间,有效确保太平岛周边海域航行安全,便利人道救援、提供渔业协助及提供海域助航能力;去年11月25日,太平岛机场跑道也整修完毕,可提供C-130运输机的起降;海象与气象观测设施所提供的天候资讯,可以应用在灾害监测与预警等工作;我们也会强化南沙医院设施及医疗环境,并协调国际医疗机构,成立南沙急救中心,作为中继站,加强人道救援工作的能量,具体落实「南海和平倡议」的精神,使太平岛成为「和平救难之岛」。

我们希望透过这些具体行动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华民国会善尽国际义务,主动扮演「和平缔造者」与「人道援助者」的角色,让南海真正成为「和平与合作之海」。

同时,我们也非常期盼各方能就南海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打击海上犯罪、人道援助与灾害救援等非传统安全议题,建立协调及合作机制。

我在今(105)年1月19日出席在台北举行的「南海科学国际研讨会」时,与许多国内外的学者专家针对南海和太平岛的科研应用进行广泛讨论,现场学者对太平岛目前的发展和未来远景都相当感兴趣。未来,我们也不排除在太平岛举行国际会议,虽然场地只能容纳大约30人开会,我们依然可以透过视讯会议,连结国内外城市,将中华民国在太平岛建立的南海和平使用的经验与全世界共享。参、太平岛的淡水、农作物、与国际法地位

中华民国的领土太平岛,面积0.51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岛中最大而且唯一拥有淡水的天然岛屿。二战后,我国政府在民国35年12月登陆太平岛完成接收工作,虽然在民国39年6月一度因补给因素而撤守,但在民国45年6月再度进驻,至今已达60年。

菲律宾在102年以中国大陆为被告,向荷兰海牙常设仲裁法庭(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提出南海仲裁案。此案与我国有重大关系,但是我国却从未受邀参加,也从未被征询意见。菲律宾主张,太平岛没有淡水、也没有可供农耕的土壤,食物饮水都从外地运来,人类无法在岛上生活,因此太平岛只是一个岩礁(rock),不是岛屿(island),无权主张大于12海里的海洋区域权利。这种说法毫无事实及科学依据,完全错误。事实上,太平岛各项经济、环境、人文等科学证据,都说明它不但天然资源充足,而且使用超过百年,能够自给自足。

根据地质学研究,太平岛的形成历史可能超过3百万年,而在2万年前,太平岛还曾经高出海平面达一百公尺以上。这段地质史或许可以说明,为何太平岛成为南沙群岛中,唯一具有可饮用淡水的岛屿。

太平岛上年降雨量约3,000毫米,雨水渗入地表后,储存于土壤及其下方的珊瑚礁岩孔隙。而更下方之珊瑚礁,因为长达百万年的岩化作用,而形成极佳的不透水层,使得全岛蓄积丰富的地下水。水质专家检测品质最好的原生五号井的地下水,从导电度与总溶解性固体来看,水质接近国际品牌矿泉水Evian,不仅可以直接饮用,口感也像市售矿泉水一样良好。

历史上也有许多关于太平岛有淡水的记载。早在1879年,英国皇家海军档案《中国海航行指南》(The China Sea Directory)中,就提到太平岛有中国渔民及淡水水井,并指出「岛上井水品质比其他地方都要好」 (“the water found in the well on that island was better than elsewhere”);民国28年,日本前台中州技师平冢均在调查太平岛报告中,也提到「岛上饮料水丰富,渔船给水或陆上种种用水,均不虞缺乏」;民国35年,我国海军舰队进驻南沙群岛调查时,在勘查报告书中也记载「岛上有浅水井数口,水质良好」;民国83年,行政院农委会委托执行的《南海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报告》中指出,太平岛的两处淡水源的水质,甚至比一般河川和湖泊要来得好。海巡署去年12月的《南沙太平岛民生基础经济活动报告》指出,太平岛的4口井除了其中一口用于养殖吴郭鱼外,其他3口每天可产生65吨的淡水,淡水含量平均为92%,5号井淡水含量更高达99%,水质良好。以上史实都证明,太平岛一直都有丰沛、优质、足以维持人类生存的淡水。

太平岛上的土壤,经过土壤专家实地检测,为经过至少一千年以上风化作用,自然化育而成之「新成土」(Entisols),表土厚达20公分以上,有土壤团粒构造,富含有机物,岛内缘存有鸟粪层,属于相当肥沃的土壤,可供原生植物生长及农作物生产使用。

由于太平岛上水土条件良好,所以天然植被茂盛,原始海岸森林鬰闭功能良好,能有效涵养水源、截留森林蒸散,以及补充土壤腐植质。林下可见「长叶肾蕨」(Purple-stalk Sword Fern)生长茂盛,由于这种蕨类需要长年稳定的森林环境才能生长,更加证明太平岛具有优良自然生态环境。

太平岛上的原生植物多达106种,直径超过100公分、高度20至30公尺、树龄超过100岁的大型热带乔木如莲叶桐、榄仁树、棋盘脚等有数百株之多。椰子、木瓜芭蕉树等野生作物的果实产量丰富,长年四季都可采收食用,其中椰子树约有500棵,年产量约1,500粒,风味绝佳。木瓜与芭蕉的年收成各约200到300公斤,果香十分浓郁。驻岛人员善加利用良好之自然环境,在「开心农场」种植10余种蔬果作物,包括苦瓜、丝瓜、地瓜、瓠瓜、南瓜、秋葵、玉米、高丽菜、地瓜叶、辣椒等。岛上也畜养鸡(180只)、羊(12只)、与警卫犬(6只)等动物。犬只可在夜间警戒,鸡、羊则可食用,还有鸡蛋补充营养,足以供应生活所需。

太平岛上的南沙医院,有三位医师(一位是牙医)、三位护理人员,与10张病床,并有视讯设备,可与高雄医院连线。也有邮局与观音堂。民生用水除了地下水井以外,另可以海水淡化、逆渗透及回收再利用等方式取得。电力则透过柴油发电机和每年发电量高达17万度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提供。其他包括通讯、邮政、卫星电视、机场、码头、灯塔、导航设施及户政等生活机能与措施都相当完备。这些证据充分显示了太平岛足以「维持人类居住及其本身经济生活」,绝非岩礁,而是岛屿,完全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第121条的「岛屿」定义,因而除领海之外,有权提出专属经济区与大陆礁层的主张。我国在太平岛长期驻有人员经营及守备,更是中华民国在太平岛及其周边行使主权的明证。国际间有人对此质疑,可能因为他们从未到太平岛实地了解之故,我们欢迎他们来太平岛亲自了解事实真相。肆、结语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也祝南海和平永续、太平岛国疆永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