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体系转型须去产能、补短板、加强顶层设计

新华社北京4月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丁雅雯雪青)日前在京举行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上,与会专家指出,随着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我国能源领域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十三五”期间推动能源体系转型,应加强能源领域的顶层规划设计,去产能、补短板,系统性地解决“弃风、弃光、弃水”等问题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表示,随着能源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动态、新苗头,与过去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互相影响,需要高度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多能互补、开展新能源的就地开发利用,是未来能源供给趋势。能源转型不仅要提高清洁能源终端占比,还要提高经济性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徐小东认为,我国能源发展处于转型中,增速放缓、结构清洁、统筹协调、提高效益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特征,能源工作的主要任务也应从保障供应向提高系统整体质量和效率转变。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谢秋野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传统能源供应过剩是“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领域的主要特点之一。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十三五”将面临的有些是“硬过剩”,有些还需要根据情况发展不断更新认识。对于“硬过剩”的行业,比如煤炭行业,要坚持去产能,尤其是落后的产能。对于炼化、煤电等投资较大也是企业投资热点的行业,要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风险。以煤电为例,到“十三五”末煤电装机规模目标是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十三五”期间预计将关停5000万千瓦规模,还要严格把控新增投资节奏。同时,还要优化存量煤电的结构,包括冬季清洁取暖、节能减排改造、灵活性改造、耦合生物质改造等。

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是能源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逆向分布不仅包括传统的煤炭、水电等,也包括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对于传统能源,西气东输、北煤南运是能源基础设施发展的主要思路。对于新能源,由于其特性与其它传统能源有本质的区别,三北地区还存在消纳能力有限的现实情况。因此,单一将新能源大规模外送,常规的远距离输电技术还不能满足要求,这种情况下三北地区新能源发展较快,就出现了当前较为严重的弃风弃光等现象。专家指出,国家已经采取措施控制弃风弃光严重地区新能源的建设速度,并已看到初步效果,“十三五”期间应坚持下去,优先解决存量问题。

谢秋野指出,“十三五”期间应加强能源规划设计,对于存在产能过剩风险的行业,应严格把控投资节奏,根据各行业形势发展及时调整投资步伐,因为一旦投资变成实际产能,再做调整的难度和损失都会很大。

“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革命的重点是转变消费方式,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这不仅需要在能源发展增量中着重发展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更需要在能源消费的存量中开展能源替代,因为我国能源消费存量巨大,在存量中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取得的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在工业中开展“以气代煤”。当前,交通领域“以电代油”发展迅速,但在工业领域“以气代煤”进展缓慢。谢秋野建议,今年在降低终端气价、因地制宜制定能源替代方案、加大污染惩处力度和加快淘汰低效锅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6》预测,2017年我国能源消费将延续消费结构清洁化趋势,消费总量将呈低速增长,清洁能源比例将继续提高,交通与建筑用能依然将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石油方面,预计2017年国内石油产量继续下降的可能性较大,我国石油“大进大出”的格局将愈发突出,建议加大原油勘探投入。天然气方面,预计今年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气产量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建议加大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电力方面,预计今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亿千瓦,供应能力总体富裕,煤电投产速度将继续放缓,弃风弃光等现象将有所改善。

韩水认为,《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6》全面梳理了2016年我国能源发展情况,挖掘问题根源、理清发展思路、研判发展形势,对了解我国能源发展现状、把握发展趋势、做好能源工作具有借鉴作用。(完)

(原标题:能源体系转型须去产能、补短板、加强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