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企EV转型遇困 日媒曝:向大陆厂商求解

伴随着向成本比引擎车高的EV转型,欧洲车企苦于成长之痛。图为德国BMW为了提高收益性而推出EV新款车群「Neue Klasse」。(路透资料照片)

欧洲大型车企2023年1至9月的财报日前已全部公布,纯电动汽车(EV)的销量虽同比增长63%,高于世界平均水准(同比增长33%),但销售额扩大而利润缩小的企业很多。日媒指出,伴随着向成本比引擎车高的EV转型,欧洲车企苦于成长之痛,纷纷与具成本竞争力的大陆厂商进行合作。

日经中文网报导,福斯汽车1至9月的EV世界销量同比增长45%至53万1500辆,而销售额营业利润率却由8.4%降到6.9%。就连EV销量1至9月同比增长82%的德国宾士集团乘用车部门的利润率为13.6%,也下降了1.3个百分点。福斯财务长(CFO)安特利茨抱有危机感地说,「可以说业绩坚挺,但收益性达不到目标,无法满意」。

报导指,其背景是EV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除了开发投资外,电动零组件采购费也增加,成本被认为达到引擎车的1.5倍。欧洲大型车企大多将占成本4成的车载电池外包。与也是电池厂商的比亚迪(BYD)、推进自主生产的美国特斯拉的成本竞争力差距没有得到弥补。

而在占EV销量2/3的中国大陆市场,企业面临的困境尤其严重。宾士财务长表示,「价格竞争激烈,首次经历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欧洲大型汽车企业不得不在补贴之外进一步降价10%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出现了依赖中国大陆汽车厂商的欧洲大型车企。欧洲车企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10月26日发布消息称,将收购大陆EV新兴企业浙江零跑科技约20%的股权。一直批评陆产EV享受补贴的斯特兰蒂斯执行长塔瓦雷斯称,大陆车厂的成本竞争力比我们高30%,必须合作以提高盈利能力。

福斯汽车也已决定向中国大陆的小鹏汽车出资,将利用小鹏的EV底盘,于2026年推出两款EV新车型。此外,大众还取得大陆大型车载电池企业「国轩高科」26%的股权,目的在于降低电池成本。德国BMW于2022年也提高了大陆合资企业的出资比例,今年1至9月的EV销量同比增长93%,利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