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能预防?研究:这运动有效改善动作症状

帕金森氏症能预防?研究:这运动有效改善动作症状。(示意图/Shutterstock)

台中荣民总医院高龄医学中心主治医师郭馥瑄医师表示,帕金森氏症的主要发生原因为脑部的「中脑黑质」、「基底核」与制造多巴胺的神经元退化有关,至于脑部为何退化、在何时退化,仍有待医学研究厘清。常见的发病年龄为50-60岁,诊断年龄平均约60岁左右;65岁以上的发生率约为1-2%。

郭馥瑄医师指出,以原发性的帕金森氏症而言,最主要的症状会发生于动作表现,患者会出现「静止性震颤」,手部会不由自主地颤抖,每秒钟约颤抖3-5下。另外,也会有走路、动作缓慢等症状,以及面无表情、讲话小声等情形。

(图/潮健康提供)

●手抖是中风还是帕金森氏症? 医师教一招判别征兆

许多人无法区分帕金森氏症和中风引起的神经症状,郭馥瑄医师表示,中风会有很明确的发作时间,如前一天晚上就寝时状态正常,隔天早上却发现半边身体瘫痪无力,与帕金森氏症主要以动作表现的征兆不尽相同。

身体僵硬也是帕金森氏症的可能症状,该如何与五十肩区分?郭馥瑄医师表示,五十肩通常会伴随肩膀疼痛与肩关节活动受限。帕金森氏症的僵硬症状则不局限于肩膀,而是全身性的僵直或手抖。

郭馥瑄医师呼吁,若症状发生时不知该寻求哪一科协助,可先至家医科、神经科、高龄医学科就医,由医师初步诊断厘清问题。

(图/潮健康提供)

●帕金森氏症病程分几期? 可能会合并「失智症」出现?

郭馥瑄医师解释,帕金森氏症的病程十分缓慢,从发病至卧病在床,期间可能间隔10-20年之久。帕金森氏症初期往往症状轻微,导致病人易延误就医,一般而言,帕金森氏症的病情进展可分为以下5期(Hoehn and Yahr Stage):

第1期:症状主要影响身体单侧 (如颤抖、僵硬),尚可行走。

第2期:症状影响身体两侧不影响平衡。

第3期:身体「中轴」受影响,平衡系统开始出现问题。患者可能发生走路不稳、容易跌倒等情况。

第4期:失能变严重,虽仍可行走或站立,但日常生活上需要透过亲友协助。

第5期:病人需长期卧床或坐轮椅,无法自行走动。

郭馥瑄医师表示,帕金森氏症晚期确实容易合并失智症与其他精神疾病。但如果在发生静止性震颤、面具脸等症状前1-2年,已经先出现记忆力下降、认错人等认知障碍状况,则要考虑是否为其他疾病所引起的问题。

●帕金森氏症只能吃药吗?开关现象与异动症怎么办?

郭馥瑄医师说明,一般的原发性帕金森氏症,经由药物控制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大部分患者的手抖、走路慢等症状可明显改善。不过,治疗超过5-7年之后,药效可能逐渐缩短,导致患者的「开关现象」变得明显,就需要进一步调整药物。

郭馥瑄医师指出,帕金森氏症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是补充脑部的「左多巴胺」,这类药物在较年轻的患者身上使用,容易造成「异动症」问题,也就是药物浓度波动引起的不自主动作。因此,帕金森氏症的治疗必须评估年龄等条件,给予适当的药物,才能达到良好的症状控制。其他有效治疗药物包括多巴胺接受体促效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乙醯胆碱等药物。

郭馥瑄医师表示,帕金森氏症随着病程增长,出现「开关现象」的情况可能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如果药物浓度波动过大,容易出现异动症等副作用。除了调整用药之外,部份患者经评估可接受「深度脑部刺激术」的手术治疗方式。

不过,如果曾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忧郁症和失智症等疾病,不建议贸然开刀,以免相关症状恶化。

(图/潮健康提供)

●帕金森氏症有办法预防吗? 打太极拳竟是最有效运动?

郭馥瑄医师强调,原发性的帕金森氏症目前没有明确预防方式,但「次发性」原因引起的帕金森氏症,如中风造成基底核、中脑黑质损伤、用特定毒品破坏脑部神经元、经常接触农药曝露于锰、铜等金属物质,则是次发性帕金森氏症可能的风险因子。

一旦发生帕金森氏症问题,除了定时规律用药,也可透过运动、活动改善动作状况。郭馥瑄医师建议,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进行有氧运动,搭配复健来训练平衡感,能改善静止性震颤、手抖等问题。也有研究实证指出,「太极拳」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氏症的动作症状,是可考虑的锻炼方式之一。

帕金森氏症患者常有起步困难的问题,郭馥瑄医师表示,除了运动与复健,也可借由雷射陪步机、健走杖或单手杖,帮助改善患者起步和动作困难的状况。使用辅助型器材前,可先咨询高龄医学科或神经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