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基础 清大教授研究获国际注目

清大助理教授郑惠春研究国际知名期刊刊登,可望成为帕金森氏症阿兹海默症神经退化疾病研究基础。 (徐养龄翻摄)

国立清华大学生物资讯结构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郑惠春,研究动力蛋白ATP酶如何调控结构变化,及调控其内ATP的水解循环,获国际知名期刊《Cell》刊登,此研究可望成为帕金森氏症、阿兹海默症等神经退化疾病研究基础。

郑惠春的研究《Allosteric Communication in the Dynein Motor Domain》获得国际级期刊关注;她表示,了解动力蛋白的结构变化机制,能增加世人对于分子马达的了解。在医学上,动力蛋白和许多神经退化疾病有所牵连,如帕金森氏症、亨丁顿舞蹈症、阿兹海默症。

透过对动力蛋白的研究,增进对这些疾病更深入的了解,期望未来可以透过这些分子研究,研究出药物,加速或减缓分子运动,达到抑制疾病的效果

郑惠春指出,近年来分子马达成为非常热门的研究主题,其中许多分子马达的机制已被解开,但动力蛋白却是个例外。

虽然早在1960年代就已发现其存在,但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对其作用机制却所知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动力蛋白分子量极大,不易被大量纯化,故鲜少有机会进一步定量分析。

为了解决纯化和结晶不易的困难,她提出1种新构想,利用蛋白质工程手法化繁为简,剪裁该动力蛋白,只保留核心部份,提高该蛋白的产率,并增加其结晶的成功率

除了解决纯化的问题之外,郑惠春以X光绕射获得动力蛋白的三维结构,并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博士Gira Bhabha利用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揭开动力蛋白部份的运动机制,包括动力蛋白在三度空间的结构,及它在运输物质时,形状的变化等,了解分子如何运作、作用,这是世界上首次有办法针对动力蛋白运动机制进行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