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教授梁艳春:用AI研究癌症机理或将获突破

点击查看直播

本站科技讯1月14日消息,今日本站未来论坛2017年会在北京举行,吉林大学计算机教授梁艳春在本站直播接受了本站独家专访。

梁艳春认为关于癌症研究在未来的一些年会得到很大的突破,比如在关于癌症的形成等发展机理研究要有重大突破,会导致我们关于癌症的传统治疗方法可能会有颠覆性的改变。

以下内容根据梁艳春在直播间分享实录整理

我在吉林大学工作了40年,在数学教书教了24年,后来到计算机16年,目前我也是在吉林大学计算机系,我是两面做的,由于我的读书时候这种背景,以及后来留校之后工作的背景,所以我做的应该说从科学研究这个领域比较杂一样,之前我做了一些关于力学方面的研究,包括振动系统、振动控制等等,到了计算机这边之后做了一些关于计算机应用的研究,比如说神经网络的应用研究,一些智能计算方面的研究,做得比较杂一点。比较早的时候我们其实以前很多的数学跟力学在一个系统,数力系

(问:您早期做神经网络,其实经历了神经网络第二次的衰落,到后来深度学习再次爆发的过程,您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过程到底是什么状况,以及内在原因是什么?)

这个过程是这样的,我是踩着神经网络要起来的那个时候开始做的,我没有经历低谷,已经快要起来了。那时候我们大概开始做人工神经网络研究是吉林大学应该是在1990年的样子,当时和我们吉林大学计算机系周春光教授开始做神经网络研究,那个时候在国内我们做得比较模糊一点,只是觉得这个比较前沿一点,开始讲这方面的课程,也带学生做,那时候一般做算法的研究,有一些应用,但是那些应用我们一开始是稍微初级一些的,后来做一些应用就做到关于力学系统的控制,还有一些预测,后来做一些图象识别等等的工作。

神经网络的发展是经历了比较典型的大起大落,我总的一个感觉是这样的,实际上还是跟整个科研的大的形式非常非常相关的,比如说神经网络最低谷的时候应该是人工智能比较兴起来的时候,比较兴旺的时候,那么后来到人工智能有一些问题走不动了,这个时候可能回过头来觉得有些事情,可能光是那种推理方法就不行了,这个时候人工神经网络兴起来了。它兴起来以后有一度过热。应该是在90年代的,1995年、1996年那会,那会大家都来参与。

IGCNN在我们国内应该好像1995年、1996年人非常非常多,我记得好像还有一个专家还提到我们现在关于神经网络的研究过热,也讲到是不是不要去做一些理论研究,为什么那么多人做神经网络研究,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做应用,实际上现在回头看,理论研究是必须的,必须得有理论研究。

(您经历了这样一个人工神经网络大起大落的变化,也亲身经历中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的一些研究,现在我们中国也在做,而且最近有一些报道谈到中国现在在人工智能这方面的研究好像占据了一个比较不错的地位,不知道您怎么看这样的一个现象或者从历史角度来看,过去跟国际差距怎么样?现在跟国际差距怎么样?)

90年代时候国内跟国际差距是比较大的,现在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现在我的感觉就是,国内的一批年轻的教授们做得非常非常好,比如说比较典型的周志华教授做得非常非常好,我认为他已经站到国际前沿。

今天在论坛上还有未来健康这样一个话题,我是想结合着我目前也做了一些研究的领域,我想说一下这个事情,关于癌症的研究,我认为在未来的一些年,比如十到十五年,关于癌症的形成,它的发展机理研究要有重大突破,这个如果有重大突破,后面就会导致我们关于癌症的传统治疗方法可能会有颠覆性的改变,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我这个说法是有一点理论根本的,美国佐治亚大学徐鹰教授带的一个团队这些年一直做这方面研究,同时理论方面,数值实践方面表明已经有一些结果,我们期望着有好的成果出来。(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