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痛以为五十肩...竟确诊「帕金森氏症」 医提10大症状!

▲一名50岁一直以为自己五十肩,没想到是帕金森氏症。(图/达志示意图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一名50岁女性时间肩膀痛困扰,一直以为自己五十肩,但是怎么治疗都没改善,直到就医才确诊帕金森氏症。医师指出,静止时的手抖才是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状,但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可能被忽略的早期症状,包括单侧肩膀疼痛(五十肩)、鞋子磨损快、作梦时会大叫等等,留意这些警讯,才能及早发现帕金森氏症。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叶笃学表示,帕金森氏症是一种慢性神经退化疾病,主要是因为脑内称做黑质部位出现退化,导致未能产生足够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使得肌肉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影响身体活动能力

台湾帕金森之父陆清松教授表示,帕金森氏症好发在50岁以上,这年纪的患者通常事业有成,正因为帕金森氏症的症状是外显的,不像糖尿病血糖高到300也没有人知道,只要旁人稍微留意就会发现不对劲,久而久之影响到患者社交意愿、减少接触人群机会

▲手在休息放松时出现颤抖是典型症状。(图/达志/示意图)

台湾动作障碍协会也列出帕金森氏症10大症状,包括「手在休息放松时出现颤抖、走路时手不会摆动、站立时身体向前弯曲、走路时一只脚拖在后面、步伐小常跌倒、觉得懒洋洋做事没动力颈部后方或肩膀常疼痛、刻意避开和聊不来的人相处、音调变小或沙哑写字变慢字体变小」等,如果10项中了3项,可能就要注意。

台湾动作障碍学会理事长巫锡霖表示,目前治疗帕金森氏症最大的挑战,在于让药物浓度维持在有效区间内,早期因为多巴胺细胞数量堪称足够,所以药效区间较大,但随着病程进展,多巴胺细胞逐渐凋亡,药效区间也随之变窄,这时候药物浓度若太高,患者就会出现异动症,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颤动,药物浓度若太低,则会出现断电现象,想动却动不了,患者意识清醒却无法控制动作。

陆清松建议,患者可以借由填写病患日记(patient diary),记录自己的用药以及相关症状,帮助医师了解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一旦出现明显异动或一天之内断电时间超过2小时,已造成生活困扰,就可以考虑调整用药,做更有效的治疗。

▲医师建议,患者可以借由填写病患日记,记录自己的用药。(图/记者赵于婷摄)